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形成性测验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填定在答题卡上。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皇帝制度B.皇叔制、宗法制、郡县制度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家长制的纽带是宗法血缘关系;官僚政治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政府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三公制属于官僚政治的表现,AC选项排除。无皇叔制的说法,B选项排除。2.《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分析】-2-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A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结合所学可知,目的在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正确;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3-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5.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①政治相对开明②庶族士人崛起③科举制度兴起④内忧外患频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政治相对开明,庶族士人崛起,科举制度兴起,因此选A。④内忧外患频仍,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科举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知识,这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学生要引起重视。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另一方面,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4-6.“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分析说明财政匮乏而枢密院所管辖的兵很多,人民困乏而管理财权的三司确有较多的财富,这体现了各个部门效率低下,但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信息可知这与宋代“二府三司制”的特点相符,故A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加强,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前中期,朝廷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冲击等级秩序,故排除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A。朝廷对玉制器皿等规定不是传统伦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朝廷饮食器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经济发-5-展冲击等级秩序。8.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9.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的基本史实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④B.①②③-6-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各朝无不想着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因此①②正确;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越来越巩固。同时设置一些制度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和控制。因此①②③④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选D。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10.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这是因为A.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政治权力B.下层平民获得部分政治权力C.以财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D.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答案】C【解析】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以财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从而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选C;第四等级公民政治上无权,排除AB;D出自废除债务奴隶制,排除D。11.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7-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叙述可知,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公民必须要去参加大会,否则会受到处罚。这就说明在雅典,参政是公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有些公民不积极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公民的态度;D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点【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重的就是雅典民主的实质与弊端,看到材料写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它的弊端。但是雅典民主其实也有很多进步性的,本题中介绍的一种强制性的参政议政并不是反映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是更加直接体现出这种民主制度的“先进性”。12.《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据此判断该法A.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B.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C.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D.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可以判断出该法是万民法,它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适合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因此C项说法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西塞罗提出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自然法理念,标志上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B与材料无关,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出现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8-1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国王尚有实际的权利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的是当时英国的国王是有一定的行政权的,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排除。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1721年沃波尔首相组阁后,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4.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B.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C.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D.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A项错误;材料信
本文标题: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