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1-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6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故称之为“新石器革命”。学者认为这是一场革命的主要根据是A.交通改善,促进文化与商业交流B.使用铜器来制作工具,从事生产C.开始使用文字,社会组织复杂化D.从事农业活动,以耕作取代采集2.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王都“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B.中央实现了对地方高度集权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3.《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A.铁B.青铜C.黄金D.钢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农具的使用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5.“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所载“宗室贵戚”之“怨望”主要是针对变法中的A.废除井田制度B.奖励农耕C.废世卿世禄制D.什伍连坐6.历史学家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儒家A.崇尚清谈的形象B.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C.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推动社会转型的努力-2-7.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9.“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赜(深奥),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10.《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11.《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的是A.宗法制B.郡国并行制C.推恩令D.中外朝制度12.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泵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代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代1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14.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材料说明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3-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15.在两汉,江南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南朝时则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北方陆地作物大量移植南方。这表明A.两汉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南朝时江南地区气候出现严重干旱C.江南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有较大提高D.江南的农业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16.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裂局面,但南北放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再度走向统一,在修史的过程中,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道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开始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南北双方实际上有完全相同的文化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17.《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贫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A.体现九品中正制的原则B.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C.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D.进士科是仕进唯一途径18.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19.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方饮食习惯比北方先进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提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0.对图1、图2所示历史变化,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4-(图1唐末藩镇割据形势图(902年)图2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910年)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21.唐太宗时期,孔颖达与颜师古等人受诏撰为《五经义赞》。又经诸儒考证,书始布下,每年明经,依此考试。玄宗时,初置玄学博士,习《老子》《庄子》等,亦曰道举,每岁依明经举。还亲自注释《道德经》颁示天下。这主要体现了唐代A.主导思想由尊孔转向崇道B.私家研究促进文化发展C.宗教兴衰取决于皇帝喜好D.政治统治借助多元思想2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C.重视实践的科学倾向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23.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大大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24.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5-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25.北宋时,欧阳修等主持重修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司马光则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统治者还对官僚制度和科举制进行改革。这反映出当时北宋A.统治者注重吸取历史教训B.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政策C.政治体制未形成完整体系D.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完善26.宋朝的余靖在《武溪集》中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材料反映了哪一制度A.北宋的二府三司制B.辽朝的南、北面官制C.金的猛安谋克制D.元朝的中书省27.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28.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导致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皇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6-29.1027年,宋仁宗下:“自今后,客户(指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栏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30.仁宗、孝宗、理宗在宋代第一次成为皇帝的庙号,这表明A.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增强B.以孝治国开始成为官方意识C.庙号制度开始于宋朝时期D.儒学在宋代战胜了佛道挑战31.宋词数量很多,唐圭璋编的《全宋词》及孔凡礼所编的《全宋词补辑》朝录存宋词2万余首,可考作者多于1300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A.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C.是宋朝空前强盛的表现32.“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A.程朱理学的发展B.山水画的发展C.戏曲艺术的发展D.书法艺术的发展33.《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34.康熙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A.对东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35.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36.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7-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注:请做在答题卷上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37题18分,38题16分,39题12分,共46分)37.地方治理一直是历代王朝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春秋以前,我国政治组织的形式总体上是一种以君主为首包括各级宗法血缘贵族的共同专政……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亦因为地方氏族组织的存留,尚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包括没有一套有逐级隶属关系的地方行政系统和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吏。由于这些原因,学者或将我国春秋以前的政治组织形式归于早期国家范畴。——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材料二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摘编自白寿彝总主
本文标题: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