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试题
-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试题(范围: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理论成果)一、单选题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A.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D.“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据此可知,魏源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B.要“师夷长技以制夷”C.启迪国人开眼看世界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3.近代一些感时忧世之士主张:“廷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识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朝野一心,人无间言。”下列主张属于“感时忧世之士”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4.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A.《海国图志》B.《变法通议》C.《中外纪闻》D.《庶民的胜利》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A.实行三民主义B.实行君主立宪C.建立共和政体D.推动民主进程6.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这一行为A.打击了孔子的思想权威B.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转型C.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D.使晚清的保守思想大行其道7.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2-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D.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8.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显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匮(懒惰,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最贴近该观点的解释是A.彻底革除了社会陋习B.挑战传统陋俗,进行社会改革C.女性的主体意识薄弱D.传播人权意识,拯救民族危亡9.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10.严复《论教育书》中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A.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理论依据B.道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大力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D.指出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11.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共同主张是①创办新式学校②鼓励建厂开矿③实行君主立宪④建设海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该材料反映的变法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人才B.废除八股取士C.准许官民上书言事D.开办京师大学堂13.某学生根据梁启超1901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内容,整理出下表。从表格内容推断当时梁启超做此宣传的目的是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3-三、治人者为一級,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A.宣扬维新变法以实现救亡图存B.仿效西方民主政治,挽救民族危机C.主张实业救国,实现富国强兵D.谴责专制君主,否定儒学正统地位14.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提出了“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改革纲领。1899年,他又在《东籍月旦》中使用了“东方民族”“民族竞争”等新名词。上述行为意在A.促成变法维新运动开展B.唤起民族积极进取意识C.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D.激励国人探索救国道路15.1920年底,李大钊指出:最近以来“高等教育机关里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的影响,而热心创造一种社会的新生”。这里的“社会的新生”是指A.社会主义社会B.大同世界C.民主和科学D.资本主义社会16.1917年,《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章只有几篇,而从五四运动到中共的成立,该杂志刊登的同类文章就有一百多篇。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发生了转移B.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国的工人运动C.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冲击D.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1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语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C.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18.“《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19.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其创作背景可能是A.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B.中共党人开始新的探索-4-C.社会主义成为普遍追求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0.“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A.尽带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C.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21.1916年杜亚泉发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穷者”。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B.全面继承洋务思想C.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弊端D.完全排斥西方文明22.1915年《科学》杂志创刊号载文:“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材料认为,近代中国A.唯有学习西方才能强国B.必须坚持民主与科学有机统一C.应该开展学术思想革命D.发展民权必须依赖学术的进步2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袁的美籍宪法顾问,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古德诺博士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美国人一直怀疑中国是否适合采用共和政体,如果没有人反对的话,独裁的传统已使君主立宪更为适宜。袁的日本顾问也强调,君主立宪制,正如在英国与日本所示的那样,是民族力量的源泉。”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最恰当的是结论是袁世凯A.复辟帝制得到在华外国势力支持B.借外国人之口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C.否定民主共和制赞同君主立宪制D.复辟帝制不惜出卖民族和国家的利益24.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B.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C.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D.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25.李大钊在1920年说:社会主义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5-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张太雷1921年指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恽代英1924年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这些观点主要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认识到A.要摆脱苏联革命道路模式的束缚B.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C.开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把马克思主义结合国情的必要性26.下列言论,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思想主张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若诏旨一下,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C.“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一……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D.“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27.孙中山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此处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主张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的科学社会主义B.采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下列哪部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A.《论十大关系》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论人民民主专政》29.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发生在①19世纪中期②19世纪末③辛亥革命后④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0.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A.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B.中国向何处发展C.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1.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6-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作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A.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D.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32.20实际20年代,国民党提出“耕者有其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动法,以改良工人生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B.国民党开始关注法律手段维护劳工权益C.国民党主张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由国家经营D.国共两党关于民生问题的主张是一致的33.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B.“创立民国”
本文标题: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