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第I卷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儒、道、法、墨B.道、法、儒、墨C.儒、法、道、墨D.道、儒、法、墨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D.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3.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4.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5.陆九渊认为:“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心实康宁。……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建立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A.整顿吏治B.发展经济C.整治人心D.注重民本6.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A.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2-D.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7.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在传习和引用时,把后一句概括为A.“三人行,必有我师”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天下健,君子自强不息”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演化B.儒学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9.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儒学出现危机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10.“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1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A.逐渐贵族化B.逐渐平民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12.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悠久,身居都城B.题材广泛,角色齐全-3-C.文武兼修,贴近生活D.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生活13.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1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它)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A.注重创新B.尊重自然C.领先世界D.重视实用15.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同时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有思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思维对于人认知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阶级属性不同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C.参照物的不同D.人性化与理性化16.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人C.自然D.政治17.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实行人治和法治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仁政和道德教育18.达·芬奇和拉斐尔的名作多取自于宗教题材,但他们画中的宗教形象却更多地展示了人性和人性美,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是A.反对教会统治B.人文主义C.崇尚科学D.追求平等19.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20.“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假借给古罗马时期历史学家李维的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得不感谢你,因为你时常帮助我忘却当下的邪恶。”他说的“当下的邪恶”主要是指-4-A.技术的落后B.政治的分裂C.专制的盛行D.神学的束缚21.伏尔泰对某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政治制度是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制C.君主立宪制D.公民直接民主22.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23.“(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A.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B.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C.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D.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24.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这是向上帝创造万物论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向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剿的顽固堡垒。据此可知,生物进化论A.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B.揭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序幕C.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25.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在法国大革命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迫害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A.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B.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C.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D.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26.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圈地运动的进行B.石油工业的发达C.蒸汽动力的应用D.电器的广泛使用-5-27.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B.推动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C.促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纳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28.贝多芬曾说:“感情的流露要胜于绘画。“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给人们展现了一副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该作品A.采取了现实主义手法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C.开创了现实主义先河D.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9.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雨果悼念的是A.海明威B.德拉克罗瓦C.梵高D.巴尔扎克30.从1908年开始,音乐家勋伯格在“半音阶和声”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由无调性”,使音乐具有一种尖锐的、刺激的和骚动不安的性质。由此可知,其创作的音乐A.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B.呈现出一种朦胧色彩C.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D.表述了乐观明朗情绪第Ⅱ卷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古代儒学家一直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荀子《天论》材料二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6-矣。——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三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王夫之《读通鉴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主张。(5分)(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思想主张及目的,并辩证认识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关系。(4分)(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4分)32、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7-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
本文标题: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