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考试范围:必修三1---5单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重大变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只是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在文化教育、政治、阶级关系等某一方面的表现,排除A、B、C项。2.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D.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者都主张统治者们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很好的进行政治治理,即三者都主张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2-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孟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3.“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材料主要反映了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的大意是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联系所学知识,这符合墨家的“尚贤”主张,故D正确;儒家思想倡导礼、仁、道德教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法家思想主张法治、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B.培养济世有用之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秩序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宋明理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是五代以来传统社会道德败坏,理学家为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维护封建统治,发展儒家思想,形成理学,故D正确;宋明理学的-3-理论固然能够提高个人修养,但这并不是宋明理学所倡导的根本出发点,故A错误;“经世致用”的思想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不符合宋明理学家,故B错误;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不是宋明理学所倡导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排除C。5.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据此可知,王阳明A.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B.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C.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D.抛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答案】D【解析】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表明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须外求,“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是错误的,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B项错误,程朱理学是封建正统地位;C项是指陆九渊,排除。6.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完全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B.完全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的是非观C.反对以孟子的是非为是非的思想D.主张是非标准应以时代变化而变化【答案】D【解析】由题中引文可知:天生我才必有用,反对亦步亦趋于,不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反映了李贽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和教条主义,主张是非标准应以时代变化而变化,故D项正确;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撼动儒学的正统地位;B项错误,错在“完全否定”;C项说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4-点睛: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宋明理学的僵化腐朽,出现了以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代表的批判思想家。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7.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A.对人的重视B.对贵族的重视C.对自然的敬畏D.对法律的敬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约定论”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说明这种观点尊重人的意志和选择,体现出对人的重视。故答案为A项。这里的人不符仅限定在贵族之间,排除B项;从材料“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可以看出不存在对自然的敬畏,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对法律的敬畏,排除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普罗泰格拉【名师点睛】普罗泰戈拉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认为变动不居的感觉现象是真实的,万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但是他从这种朴素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5-8.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同时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有思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思维对于人认知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阶级属性不同B.人性化与理性化C.参照物的不同D.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强调的是人性化,“思维对于人认知的重要性”强调的是理性化,故选B;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阶级属性是一致的,故排除A;两个人的主张中参照物都是人,所以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两者关于“万物的尺度”都是跟人的想法有关,故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9.“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可以分析出他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只是不再认同教会和教皇的权威;C项与材料无关;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解释《圣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名师点睛】宗教改革并不是要废除宗教,也并不反对宗教信仰,甚至都不反对基督教,只是强调是教皇和教会对于《圣经》的解释错了,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宗教仪式,每个人都有-6-权解释《圣经》,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得救”、“先定论”等主张,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帮助西欧人从教会的压迫下解脱出来,也起到解放“人”的作用。宗教改革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属于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考查重点。10.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魅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丝别人的引导就缺乏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热就是自我招致的,”按这种观点,启蒙运动要实现A.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B.人人享有政治自由C.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D.摆脱对他人的依靠【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等信息可知,启蒙运动培养人的理性,主张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C项正确。理想王国和政治自由是启蒙运动思想家追求的政治目标,与题干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符,排除AB。D项是对题干的错误解读,题干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1.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答案】D【解析】-7-材料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字有多种写法,这说明文字并没有统一,这是由于战国政治分裂所影响的,所以答案选D,排除A。材料并没有讲到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排除B;C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2.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将李纲下令放霹雷炮,此炮可能就是由霹雷火球发展而来的。南宋时,霹虏炮经常用于作战中。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叫震天雷,南宋曾大量仿制,叫铁火炮。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资料说明A.火药武器推动了民族融合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C.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D.火药武器使用不当导致宋朝灭亡【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南宋时,霹虏炮经常用于作战中”“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在战争中使用较为普遍,故B正确;A项中民族融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在材料中不能得出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排除C;宋朝灭亡的原因不是火药武器使用不当,而且在材料也没有体现,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南宋时,霹虏炮经常用于作战中”“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系所学火药的发明和应用的史实分析解答。13.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A.篆书B.隶书-8-C.草书D.行书【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来看,这种书体注重审美价值,注重书法家思想感情的表达,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应当是草书。故答案为C项。篆书形体均匀齐整,隶书字形扁方,行书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4.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答案】C【解析】由“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得知这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所以选C。其他绘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一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A.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B.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C.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D.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9-【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
本文标题: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