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1-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民间资本发展较快B.工商业环境宽松C.农工商协调发展国家D.强化经济控制3.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皇帝举措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4.“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2-6.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7.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8.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9.“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这说明的是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10.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B.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1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救亡图存D.反抗外来侵略12.在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时,某思想家依据《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把社会进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每一世都有他相应的政治制度,君主专政适于据乱世,君主立宪适于升平世,共和制度适于太平世。当人类从较低的社会层次发展到高层次,-3-政府的形式也要相应改变。这反映了他思想的特点是A.提倡西方共和思想挽救民族危亡B.传播君主立宪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C.运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变法图强D.利用儒教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13.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C.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15.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16.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表明文艺复兴后A.人终于拥有了现世生活B.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C.人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D.人摆脱了基督教的信仰17.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A.加强专制王权B.与法国争夺殖民霸权C.打击教会神权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18.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奋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A.坚定信仰的引导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会的解读D.承认自己的无知19.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4-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20.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A.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D.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21.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B.科学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22.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A.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2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制度创新C.武力掠夺D.民主强国24.“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一共2小题,其中25题22分,26题18分,27题12分,共52分)-5-25.(22分)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赋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材料二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范……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摘编自习近平讲话(1)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2分)(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6分)(4)结合所学请你简要说明儒学在秦朝和宋明时期的发展情况。并根据材料四“习近平讲话”指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8分)-6-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赎罪券的抨击,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人文主义者热烈地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他们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摘编自《法国通史简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赎罪券的抨击立刻燃起了燎原之火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兴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要求。(6分)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材料二“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经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7-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
本文标题: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