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舞钢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1-河南省舞钢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当时受封于“鲁”的是A.亲族B.姻亲C.功臣D.先代贵族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A.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B.摒弃了血缘宗法关系C.确立了官僚政治体制D.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A.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B.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C.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D.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4.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B.禅让制C.礼乐制D.郡县制5.“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上述古语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外儒内法思想B.尊卑等级意识C.家国同构观念D.以民为本传统6.“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材料主要说明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官吏选拔制度-2-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C.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D.出现内外朝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7.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頋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对这种设置正确的认识是A.明淸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8.中国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蔚然成风,政府官员必须是饱读诗书经典的文化人,因而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这种变化缘于A.王位世袭制的形成B.实行察举制度C.九品中正制的出现D.科举制度兴起9.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A.国家权力重心逐渐由内朝转向外朝B.军国大事决策权的民主化趋势加强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有效制约皇权D.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10.学者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材料反映了“第二帝国”时期“官僚政治”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考试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D.使儒学开始影响官僚政治[11.北宋初年,宋太祖“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这一措施旨在A.分割兵权B.强干弱枝C.减少“冗兵”D.以文制武1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管理这广袤的疆土,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13.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3-延长了其寿命。该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立A.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学科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4.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是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法律至上D.民主监督15.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是A.直接民主B.范围狭小C.权力滥用D.程序繁琐16.《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者,则他本人亦应遭受同样伤害。上述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具有折中主义的倾向B.维护了贵族的一些特权C.体现平民的利益诉求D.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17.公元309年,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发生了纠纷,两个人都决定上诉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18.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里的“理性”是指罗马法A.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求B.彻底摒弃了以前的习俗C.竭力维护统治阶级利益D.构建了完备的法律体系19.169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行政权力丧失B.民主范围不断扩大C.内阁成为权力重心D.议会主权地位强化20.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为此,美国开国元勋们选择了A.邦联制度B.共和制度C.联邦制度D.两党政治21.“‘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字样的修正案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被通-4-过了。共和制就是这样被勉强承认的。难怪有人说这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材料中的“修正案”指的是A.1787年美国宪法B.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C.1875年法国宪法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2.1701年英国制定《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史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这一规定A.表明王位世袭制已废除B.反映国王行政权得到扩大C.反映了议会至上的原则D.说明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23.“英国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当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该项改革A.使民主主体扩大至普通公民B.使行政权逐步转移至内阁手中C.使英国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D.彻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2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A.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B.建立三权分立体制C.防止法官滥用权力D.限制总统行政权力25.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建立民主共和制B.加强中央权力C.实行两党制D.君主立宪制26.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A.民主共和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联邦制原则27.中国学者蒋廷黻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A.工业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C.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5-D.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28.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乗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29.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0.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据此英国攫取了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永久居住权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0分,共40分。3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材料二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淸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9-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实质。(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在官员任用方面的主要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说明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7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本文标题:河南省舞钢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