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B班)
1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B班)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2.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B.渗透天人感应思想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D.注重儒家伦理教育4.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2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5.“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6.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7.“知足常乐”源于古代哪家思想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8.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一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B.《墨经》C.《老子》D.《论语》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该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10.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3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11.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1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原因是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巩固边防的需要C.发展儒学的需要D欣赏董仲舒才华14.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仁政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理是万物本源D.大一统15.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A.韩愈和柳宗元B.程颢和程颐C.朱熹和王阳明D.周敦颐和孟子1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理论17.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中,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的是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41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9.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20.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主张推翻帝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2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22.下列作品中描写市井生活的是:A、顾恺之《女史箴图》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C、阎立本《步辇图》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3.宋代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经济繁荣为他们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5B.市民阶层兴起为他们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C.通俗文学的发展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24.元杂剧的出现,标志:A.古代戏曲的起源B.古代戏曲的成熟C.国剧的形成D.地方戏的崛起25.与柳永词风格相同的是A苏轼B.李白C辛弃疾D李清照2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其中风骚指的是A.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风流B.李白与王维的才气C.诗经与楚辞D.柳永与李清照27、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8、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无关系29、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63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二、材料解析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表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材料二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古之人君)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四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摘编自谭嗣同《仁学》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依据材料一中概括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5分)7(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看待君民关系问题的?其出发点是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对于君民关系认识的相同之处。(5分)根据材料四,指出谭嗣同在君民关系认识上有何发展?(2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夸。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四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燕南、燕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2)材料三、四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8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中西500年比较》(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6分),对此你有何识?2分9B卷答案选择题:1-5CBDAD6-10ACDAB11-15CDABB16-20CBACA21-25DDABD26-30CDBBD31.(16分)(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2分)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3分)(2)认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2分)出发点:赢得民心,巩固统治。(2分)(3)相同之处:君主不是天生的,其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君主应民众的需求而出现;反对君主专制;君主应为民谋公利。(5分)发展:提出民可废君的民主思想。(2分)32.14分(1)不同观点: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说明问题: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6分)(2)思想主张:材料三、四都认识到了工商业的重要地位,提出了重视工商业发展的主张,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想。主要原因:明朝中期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冲击。(8分)33.10分(1)表现: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3分)(2))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或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4分)。科技能否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3分)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B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