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贾政的妾室所生……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可知,导致两人地位的不同是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贾宝玉是嫡子,贾环是庶出,这是与宗法血缘制有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朝时期分封制已经消失;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与个人素质的差异和封建家长的喜好无关,B、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力,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齐侯婴自称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2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主要是指A.完成统一B.制度创新C.修筑长城D.暴政而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后世的意义,即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基本格局,B项正确;ACD项都是秦朝的历史现象,但并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皇权高度集中,易形成暴政,导致政权的灭亡。故选A。B、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观点无关,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5.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3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①郡县制是秦朝统—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表述错误,在战国时期有的国家就开始实行了;②正确;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表述错误,郡的最高长官称郡守;④正确,所以C.②④。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求其息宁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追溯到A.郡县制B.西周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详解】秦始皇认为,导致国家分裂割据的根源在于实行分封制,诸侯权力的增强对最高统治者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故答案为B项。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来看,秦始皇是对分封制的看法,排除C、D项。【点睛】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7.《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4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后期分封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D项错误。【点睛】郡县制和分封制相比,最大特点是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无法加强中央集权。8.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中央集权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斑马式’的省级组织”等,考查的是中央集权下地方行政区划设置,排除AD两项。材料主旨,即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的“郡国并行制”9.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5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选项符合题意。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A选项排除。三省六部制之下,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B选项排除。内阁是明成祖朱棣设置的,C选项排除。10.“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意思是皇上的臣子只有尚书和侍郎能够受到恩宠和眷顾,其中只有才华优异突出的才能够进入内阁,之后一定会委以重任任命为首辅,可知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故选A。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军机处对南书房权力的侵夺,排除B;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并无实权,故C项错误;D项虽然符合史实,但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君权的变化,故D项错误。11.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6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D.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从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明清皇帝直接编写起居注,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皇帝对史官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这表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B材料所述为唐太宗破坏了皇帝不能查阅起居注的规定,是皇权加强的表现,不是“仁君”的体现,不正确;“起居注”是对皇帝的日常行为进行记载,不具备“劝诫”功能,C不正确。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发展演变的趋势,即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史实加以回答,对起居注的态度的变化即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体现。12.元代统治者将过去的三省合并为一省,作为宰相机构,即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行省【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C正确;尚书省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一,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元代忽必烈制定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当时已经没有尚书省这一官职,故A选项错误;门下省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一,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忽必烈制定的行省制度中,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已经没有门下省,故B选项错误;行省属于元朝时期的地方机构,并不是把三省合为一省形成的宰相机构,故D选项错误。1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7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①中“蜀郡”、“丞相与诸卿”,可判断是秦朝;从②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户部”可判断这是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从③中“阁臣”、“工部、户部”可知这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14.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厉害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明朝皇帝懦弱B.明朝推行内阁制度C.封建专制制度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内阁成立之后,明朝统治者为防止内阁威胁皇权,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因此其根源是封建专制制度。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根源,故排除这三项。15.“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8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题干中“洪武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由“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可知,其描述的是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制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理奏章,故选A;古代皇权集中,官员不可参与决策,排除B;执行职能属于六部,排除C;监察百官并非大学士职务,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考生识记史实的能力。1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了探究,并准备撰写历史小论文。在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错误的是。A.《趣谈周公与宗法制》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明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均正确,排除;明太祖废除丞相,清代没有丞相,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知道明太祖废除丞相是解答磁体的关键。17.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9C.唐朝皇帝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政治统治的两大基石,宗法制解决了贵族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分
本文标题: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