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
-1-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先秦道家对法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家则把法上升到“天下之准绳,人主之度量”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A.“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B.道家未形成统一的核心思想C.“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D.道家和法家的主张日益趋同25.在中国古代乡村工商业中,工商业与农业经营难以分割,一方面是农民自给自足经营中的家庭手工业与商业交换的不可分割性,另一方面则是乡村工商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的依赖与融通,他们完全依赖农业而生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这说明中国古代A.乡村工商业与农业间具有相互依附的关系B.乡村手工业经济促进了地方商业的繁荣C.城市工商业完全依附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D.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经营是社会经济核心26.唐朝中期,杜佑感叹秦国“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杜佑对不同时期关中的认识反映了A.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关中人口增长带来国势衰落C.中央集权弱化了关中的地位D.中央实力强弱影响国家统治27.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全盛时期的代表,其在治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求是”的学术风格,具体表现为追寻圣贤原意的“实事求是”精神。据此可知,乾嘉学派-2-A.反对空谈义理之风B.具有早期人文精神C.符合市民文化追求D.推动近代学术转型28.1895年《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材料表明A.法律承认私有财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B.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彻底被废除C.清政府已经完全接受了西方法律制度D.这是中国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开端29.下表是1918年北京政府农商部关于全国农户占有土地比例的统计。对此表格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A.土地私有化的状态下土地兼并不断B.土地私有化状态下小农经济占主导C.精耕细作仍是近代农业经营的模式D.地权的转移与分散加速土地私有化30.1939年,蒋介石与国民党高层一致认为中国的抗战“非提高吾全国国民坚强不屈之精神,不足以克服艰危而破敌人精神制胜之毒计”,因此,“必动员全国国民之精神以充实抗战之国力”。为此,一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拉开帷幕。此次运动的背景是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积极地组织抗战B.日军改变了侵华的战略方针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31.1972年,中国与联邦德国在北京草签了《贸易和支付协定》,构建起了两国“官方性”贸易合作的平台,此后,双方以政府和官方行为为主导的贸易交往逐渐开展。与中德贸易关系升级直接相关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局面32.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即在公民权的问题上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腊人和非希腊人-3-的狭隘观念。“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在法律上的体现是A.制定了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B.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制定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D.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33.18世纪后,英国日益迈向现代消费社会。当时英国人认为消费已不仅仅是对基本需求的满足,还是一种身份诠释的方式,所以奢侈和阔气的消费行为在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A.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B.源自于英国人文精神的缺失C.推动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D.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4.1934年,斯大林指出:“虽然货币经济是资产阶级的经济手段,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这种手段来发展贸易,因为苏联的工业和农业都已经发展良好,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促进城乡商品流转,商品流转是连接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必要环节。”斯大林的这一表述旨在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B.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C.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D.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5.“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唯一超级大国,但不少美国的战略家却向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不要成为孤独的超级大国”“即使罗马帝国也有崩溃的那一天”等忠告。这些忠告反映出“冷战”后的形势是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B.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C.发展中国家迅速地崛起D.世界力量对比呈均势化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多次使用“或然式的证明”这个概念,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属于艺术本身的或然式证明,一类是属于艺术本身的或然式证明。前者“指不是由我们提供的,而是现成的或然式证明”。后者是指“所有能由法则和我们的能力提供的或然式证明”,他将其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演说者的性格即道德品质、人格威信造成的;第二种是由使听者处于某种心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而造成的;第三种是由演说本身有所证明或似乎有所证明而造成的。其中第一和第二种方式是《修辞学》重点讨论的问题。材料二先秦诸子的修辞学,尤其是儒家的修辞学,是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修辞立其诚”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观点下展开的。“立言”主要是指在思想上能使人积极向上的思想的表述。“修辞立其诚”是《周易》里孔子为解释乾卦的九三爻辞所说,至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在这些思想的统帅下,先秦诸子的修辞学讨论的重点则放在修辞的重要性、修辞应遵循的原则(慎言)、辞格的运用等方面。只有墨子-4-讲究推论,韩非子、鬼谷子讲究揣摩听者心理。先秦诸子关于修辞学的讨论,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冠才《先秦诸子与古希腊哲学家修辞观之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与先秦诸子在修辞学上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诸子修辞学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鉴于近代以来食品卫生的恶劣状况,在租界的正向引导与反向刺激下,国人食品卫生意识逐渐觉醒,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撰文倡导公共卫生,报刊杂志积极开展卫生宣传与科普,社团组织踊跃发起卫生事业自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卫生局、卫生试验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相继设立,用于规范宰牲检验、生产场所、食品发售以及卫生行政人员等方面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食品卫生法监管提供了组织支撑与法律保证。通过开展与实施卫生计划、卫生教育等,在对饮水、肉食、奶品、副食及其生产场所的具体监管过程中,上海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食品卫生监管制度,上海的食品卫生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摘编自吴布林《民国时期上海华界食品卫生监管初探(1927-1937)》(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食品卫生监管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食品卫生监管的影响。(6分)45.[历史——选修3: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5-材料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是人类历史上以国际组织监督与调节的形式处理与解决族群冲突的第一次尝试。“一战”结束后,中东欧地区出现了众多要求获取独立国家地位的力量与团体,如何划分战后该地区的政治地图成为战胜国必须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从历史的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战胜国们为维护战后世界秩序都不能不关注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问题,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思想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欧洲国际社会的历史传统,并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仅仅局限于中东欧地区,深受国联的影响,有着极大的脆弱性。——摘编自茹莹《论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休系的确点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建立的原因。(9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5年)是18世纪前期英国著名国务活动家。1721年,沃波尔担任财政首席大臣并兼任国库大臣,全面主持政府工作。沃波尔在制定政府政策时颇为重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得到土地所有者的拥护。沃波尔还尽量兼顾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重商主义精神调整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口,鼓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乔治一世、乔治二世较少参与英国政务,大权在握的沃波尔成为政府实际首脑。在任首相期间,沃波尔曾努力避免对外开战,并维持低税率政策,让英国免于欧陆战争影响,使经济繁荣稳定。沃波尔为保证内阁各种事务顺利进行,努力寻求下院支持。为此,他甚至拒绝接受贵族封号,长期担任下院议员——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近代内阁制的萌芽和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伯特·沃波尔能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的原因。(9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伯特·沃波尔的历史功绩。(6分)历史答案-6--7--8--9--10--11--12--13--14--15--16-
本文标题: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9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