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徐州高二期末)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材料“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说明还魂纸在江南并没有推广开来,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说明还魂纸工艺的复杂性,③也不符合题意;利用旧纸再造新纸,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扩大了原料来源,②④正确。2.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选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A.《抱朴子》B.《武经总要》C.《萍洲可谈》D.《梦溪笔谈》解析:选B《抱朴子》是东晋葛洪所撰,指南鱼是北宋发明的,故A项错误;《武经总要》是北宋的军事学著作,介绍了指南鱼和火药的三种配方,故B项正确;《萍洲可谈》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涉及“指南针”但是没有记载火药配方,故C项错误;《梦溪笔谈》记载了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没有记载火药配方,故D项错误。3.《中国古代科技史话》中有一段描述:“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腊、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便可刷墨印书。”该印刷技术()A.最早出现于唐朝B.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C.发明者是王祯D.在12、13世纪传入欧洲解析:选B据材料“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腊、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便可刷墨印书”可知该印刷技术是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于北宋,故A项错误;此前隋唐出现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故B项正确;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是毕昇,故C项错误;活字印刷在14、15世纪传入欧洲,故D项错误。4.北宋苏轼道:“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并把当时某些人读书不认真,归罪于书籍-2-易得。导致当时“书籍易得”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阶层的扩大B.造纸技术的改进C.政府垄断的放开D.印刷技术的进步解析:选D市民阶层的扩大不会带来“书籍易得”,故A项错误;造纸技术的改进会影响书籍的传播,但不是“书籍易得”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政府垄断的放开会影响书籍的传播,但不是“书籍易得”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印刷技术的进步直接带来书籍数量的增加,导致当时“书籍易得”,故D项正确。5.“笔法变化丰富,起承转合,似断若连,笔力劲健,速度匀畅,自然含蓄,不激不厉”“章法古今第一”。具有该特点的作品是()解析:选D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描绘的是行书,A项为草书,注重挥洒写意,故A项错误;B项为篆书,富于图案美,故B项错误;C项为楷书,端庄方正,故C项错误;D项为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故D项正确。6.苏轼曾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中国画追求“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的韵味。下列绘画体现这一风格的是()解析:选DA项是人物画,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花鸟画,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追求神韵意趣,与材料中“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韵味”相符,故D项正确。7.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解析:选A据“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可知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故A项正确;汉赋与楚辞有密切-3-的渊源关系,与乐府诗不相关联,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乐府诗仅是体察民情的方式之一,对统治者影响有限,故C项错误;汉乐府诗是对现实的描写,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味道,故D项错误。8.唐朝乐舞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后,吸收各民族和西域传来的乐舞,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可见唐朝乐舞的特点之一是()A.世界领先B.侧重传承C.源于生活D.开放包容解析:选D材料关键语句“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等,表明唐朝时期乐舞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发展,又有对外来乐舞的吸收,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选D项。材料只说唐朝乐舞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不能表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A项错误;唐朝乐舞除了继承外,还有吸收外来元素的特点,B项的表述片面;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唐朝乐舞源于生活的表述,C项错误。9.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解析:选D元杂剧会涉及历史故事的演绎,但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A项错误;材料不在于突出元杂剧是否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故B项错误;元杂剧呈现了世俗化、娱乐化的趋势,但是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母子”“夫妇”“朋友”可知元杂剧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故D项正确。10.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的传播与运用也十分广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成为唐诗传播的方式之一B.李白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C.唐代尚未出现诗歌与绘画的结合D.杜甫的诗拥有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解析:选D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而非唐代,故A项错误;“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指的是杜甫而非李白,故B项错误;山水画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诗歌与绘画已经融合为一体,故C项错误;杜甫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风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11.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据统计,在“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一些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4-也成为被描述的对象。这折射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B.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D.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解析:选C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也成为被描述的对象”,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生活、价值观的变化,故C项正确;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2.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解析:选B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文学形式没有先进、落后之分,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均是对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正确概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修复过程中,曾发现北宋崇宁二年(1103)前后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不少专家以其中“杂色金刚”的“色”字倒置等为据,推断此《无量寿经》为北宋泥活字印本。材料三南宋绍熙四年(1193),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沈括)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1)材料二、三对于印证材料一有什么作用?(6分)(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什么历史价值?(8分)(3)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对西欧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为现代的考古资料,材料三为南宋的文献记载资料,但两则材料都记载了活字印刷术,结合这一共同点来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分析作答。第(3)问,可结合教材直接作答。答案:(1)材料二为考古资料,材料三为文献记载,均能从一个方面印证沈括记载的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真实性。-5-(2)沈括的《梦溪笔谈》具体翔实地记载了毕昇活字印刷的完整工序,材料三表明到南宋时人们还在根据沈括的记载,采用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印制书籍。由此可见,沈括的《梦溪笔谈》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科技史料。(3)印刷术传入西欧,有利于科技思想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14.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请回答:(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10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8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宋词。第二小问据材料“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得出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第(2)问,据材料“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得出平民化;据材料“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和“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得出娱乐性,形式灵活;据材料“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得出关心时政;据材料“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得出表达情感。第(3)问,依据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相互影响的关系。答案:(1)形式:宋词。-6-原因: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特点: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关心时政;表达情感。(3)关系:相互影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检测(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9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