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1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Ⅰ卷(共45分)第Ⅰ卷共45道小题,每题1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课标内容要求】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据此完成1~2题。1.在月球探测任务中属于人造天体的是A.嫦娥四号B.玉兔二号C.月球D.鹊桥中继星2.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还没有找到月球存在生命的证据。与月球相比,地球出现生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自身的质量、体积适中C.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相扰D.公转轨道的近圆性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中地球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000倍。据此完成3~4题。3.影片中“流浪地球”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A.金星B.水星C.火星D.土星4.假设用比邻星替换太阳,下列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仍可获得同样的热量B.地球可能逃出本星系C.地球可能变成一颗火球D.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缩小图1示意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据此完成5~6题。5.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A.5年B.11年C.20年D.不确定6.图中A.甲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是正相关B.乙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是负相关C.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2D.黑子活动高峰年,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的几率明显增多图2和图3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据此完成7~8题。图2图37.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A.日出前后B.10时前后C.正午前后D.日落前后8.第一天比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可能是A.云量多B.大气污染重C.天气晴朗D.太阳高度角大【课标内容要求】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图4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模型照片,完成9~10题。9.小明在图中未标注的外部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大气圈D.岩石圈10.关于各圈层的位置关系A.水圈位于生物圈之下B.大气圈位于生物圈之上C.上地幔与地壳和地核相邻D.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图5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壳B.②-岩石圈C.③-地幔D.④-软流层1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图43A.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课标内容要求】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图6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含量变化,完成13~14题。13.地球上生物出现后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14.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A.恐龙繁荣B.盘古大陆轮廓出现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D.青藏高原形成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图7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15~16题。15.相比较而言,中生代的气候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温暖干燥D.寒冷湿润16.不属于三次大冰期的地质时代是A.元古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地理基本技能】辨别地理方向图8是济宁市某同学9月23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上,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图5图6图7417~18题。图8图917.照片中树影的朝向是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正北方向D.东南方向18.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A.6:00B.10:00C.15:00D.18:00图9为手机导航软件截图,据此完成19~20题。19.出发地地位于目的地的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20.驾车到达目的地应A.先向西,再向南,再向西B.先向西南,再向南,再向西C.先向南,再向西,再向南D.一直向西南方向行进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格(子丑寅卯……),每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面,并以此来显示时刻。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当时的“日晷计时示意图”(图10)。据此完成21~22题。21.晷针和晷面朝向A.东B.南C.西D.北22.小明同学观测日晷的时间最可能为A.9时B.11时C.13时D.15时【课标内容要求】1.5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图11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据此完成23~24题晷针晷针投影晷面北地平面图10523.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4.②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有A.吸收太阳紫外线B.对流强盛,输送热量多C.地面是其主要直接的热源D.吸收大量地面辐射【课标内容要求】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今秋首波雾霾来袭!2019年9月23日零时,山东13地市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图1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25.与晴朗天气相比,通常雾霾天气的气温A.白天低,夜晚高,昼夜温差小B.白天高,夜晚低,昼夜温差大C.白天高,夜晚高,昼夜温差小D.白天低,夜晚低,昼夜温差大26.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霾对①有反射作用B.雾霾改变了①的波长C.雾霾削弱了②D.雾霾吸收③,增强④伊朗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图13和图14为“风塔”景观图和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图4图11图12①②③F1F2F3④甲6图13图14图1527.“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B.为了采光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28.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为上升气流D.四周为下沉气流读北半球等压线图(上页图15,单位:hPa),完成29~30题。29.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甲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A.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B.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30.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则风向是A.①B.②C.③D.④【课标内容要求】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图16所示装置,做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据此完成31~32题。31.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下渗32.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①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②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③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④换成更大的托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图17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的雨水流向,图18和图19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33~34题。图167图1733.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雨水的A.储水量B.蒸发量C.下渗量D.径流量34.“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A.减少地表径流量B.提供观赏景观C.保护生物多样性D.调节局地小气候【课标内容要求】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图20,完成35~36题。35.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36.若上题选定曲线反映某月份大连港附近海域水温垂直分布图,则此季节A.辽河口表层水温最低B.辽河口表层盐度最低C.辽河径流量最小D.辽河流域气候干旱图21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7~38题。37.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密度、温度、盐度B.温度、盐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38.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A.温度约为8°CB.纬度约为5°SC.盐度约为34.5‰D.密度约为1021.7kg/m3【课标内容要求】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图18图19图20图218境的关系。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图22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的三幅手机截屏,据此完成39~40题。39.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A.太行山区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D.武夷山区40.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据此完成41~42题。41.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风力强弱B.水热条件C.海拔高低D.土壤肥力42.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地理基本技能】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去学校(约27°N,113°E)附近进行野外考察,图23是该小组绘制的考察区城简图。考察小组成员发现,涞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水葫芦,对航运产生了很大影响。水葫芦繁殖能力强,往往随水浮流,喜欢生长在向阳、平静的水面。北京时间12点23分,考察小组行走在堤坝ab段,此时他们的身影与堤坝基本平行,并指向b处。据此完成43~45题。43.考察小组成员发现山地丘陵地区大面积分布着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草原植被44.影响图中水葫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强度B.河水顶托作用C.河面宽窄D.营养物质含量45.考察结束后,部分考察小组成员在QQ群中交流,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残荷听雨我在沙洲附近喝了一口江水,这里的水真咸啊……一场盛夏的璀璨我发现,涞水自东南向西北缓缓流淌风景再美你也out登山时,我感到头晕、心跳加速,出现了高原反应☆江南style下山时,我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逐渐变小A.残荷听雨B.一场盛夏的璀璨C.风景再美没你也outD.江南style第Ⅱ卷(共55分)图22图239注意事项:第Ⅱ卷共4道大题,共55分。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46.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
本文标题: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9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