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一、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与化石(1)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2)化石: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遗迹。化石是确定其所在地层的年代和推断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的化石往往不同。2.地质年代表(1)地质年代: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2)地质年代表: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的时间顺序表。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1.地球的起源: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1)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密度大的物质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形成地幔和地壳。(2)广泛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圈。(3)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2.地球上生命的开始: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1)大约5.4亿年前,地球的生命出现了一次大爆发。此后地球进入了生物繁盛以及较高生命演化的新阶段——显生宙。-2-(2)大约180万年前,人类诞生了。三、地球演化过程1.生物演化(1)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①从单细胞的生物到多细胞的生物。②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③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④新生代最晚期出现了人类。(2)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全球①陆生裸蕨植物的出现,标志着植物开始向陆地扩展。②两栖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大量从海洋向陆地扩展,覆盖全球。(3)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诞生、兴盛,另一些生物出现衰退和灭亡。2.海陆变迁(1)大约3亿至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最近的一个泛大陆(盘古古陆)形成,当时所有大陆联合在一起,大陆周围是统一的大洋。(2)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两个大陆。(3)距今约6500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4)此后又经过6500万年的分裂和漂移,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3.构造运动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矿产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4.矿产形成多个重要成矿期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中生代煤炭成矿期一、判断题1.想了解地球的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2.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深海环境,页岩反映了静水环境。()3.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在太古代形成的。()4.大约38.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绿色植物——蓝绿藻。()5.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答案:1.√2.×3.×4.×5.√二、选择题-3-6.2001年3月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恐龙脚印,恐龙脚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积岩岩石覆盖的地方。根据恐龙脚印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干旱环境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答案:B7.生物发展阶段由早到晚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类植物B.海洋藻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植物C.海洋藻类、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D.海洋藻类、裸子植物、孢子植物、被子植物答案:C8.根据地球生命的发展演化历史,鱼类出现和恐龙繁盛所对应的时代分别是()①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②两栖类动物时代③海生脊椎动物时代④灵长类动物时代⑤爬行动物时代⑥哺乳动物时代⑦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A.①④B.②⑤C.③⑤D.⑦⑥答案:C9.下列关于生物演化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单细胞的生物到多细胞的生物B.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C.从被子植物到裸子植物D.新生代最晚期出现了人类答案:C10.标志着动物开始大量从海洋向陆地扩展,覆盖全球的是什么动物的出现()A.爬行动物B.两栖动物C.哺乳动物D.鱼类答案:B三、连线题11.请将下列主要事件与出现的地质年代连线。-4-答案:地层和化石【情景导入诱思】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是珊瑚虫。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珊瑚一般要生长在水温22~30℃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同时其光合作用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1)从综合思维角度分析巴西东北海岸海域海水温度在25~32℃之间,但珊瑚礁并不多的原因。(2)地理实践力——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珊瑚化石,请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古地理环境。提示:(1)亚马孙河向该海域注入了大量的淡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不适合珊瑚生长,所以珊瑚礁不多。(2)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曾为温暖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的垂直移动,海洋变为陆地。【核心考点突破】利用生物进化演变规律确定地层时代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因此,可以根据古生物的演化规律,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在生物体上会留下自然的烙印。这样,利用生物化石可以恢复生物的生活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例如,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等等。-5-【对点跟踪训练】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A.增大B.缩小C.没有变化D.前面回答都不对2.岩层的古老程度为()A.一样老B.a层最老C.b层最老D.c层最老解析:第1题,根据海岸沉积物的颗粒大小进行判断,该海岸沉积的颗粒由粗到细,反映海域面积逐渐退缩。第2题,根据沉积岩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一般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岩层老,所以c层形成时间最早,岩层最老。答案:1.B2.D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情景导入诱思】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在6500万年前遭受一颗小行星撞击而导致恐龙灭绝,但这并非地球唯一的“飞来横祸”。另一颗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也撞击过地球,触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有关证据是科学家们在对远古时代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的,这些从日本、中国和匈牙利的不同地点搜集的沉积物来自地质史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这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其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万倍,由此还引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运动。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当时地球上的主要物种,包括1.5万种三叶虫全部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被毁灭……(1)从综合思维角度,简要分析当时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综合思维角度,分析当时地球上生物遭毁灭的直接原因。提示:(1)在撞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撞击所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的热能的作用,地球上的温度很高。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大量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地球气温降低。(2)撞击发生后,地球上暗无天日,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大片的死亡。由于植物的大片死亡,许多动物也因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核心考点突破】-6-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图表示: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运动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对点跟踪训练】1.关于地球生物演化史,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蓝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B.节肢动物→草履虫→软体动物→脊椎动物C.细菌→腔肠动物→爬行类→鱼类D.苔藓→绿藻→菌类→双子叶植物解析:选A。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应在节肢动物之前,B选项错误;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应在爬行类之前,C选项错误;植物进化阶段先是菌藻植物时代,而后是蕨类植物时代,而苔藓是蕨类植物,所以应当在绿藻、菌类后面,D选项错误。2.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C.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D.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解析:选C。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古生代大量无-7-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新生代新近纪出现了人类。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①②③④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2题。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C.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D.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解析:第1题,恐龙化石和侏罗纪的裸子植物化石属于中生代地层。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可知,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为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答案:1.C2.D3.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和生命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形成之初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的主要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构成了地球的原始大气B.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是在海洋中诞生的C.地球上出现裸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才逐渐增多D.现代出土的两栖类动物化石形成年代早于恐龙化石形成年代解析:选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A错误;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确;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C错误;两栖类动物与恐龙曾经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因而不能证明现代出土的两栖类动物化石形成年代早于恐龙化石形成年代,D错误。4.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A.生物灭绝与环境变迁无关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8-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答案:C5.关于地球演变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与动物都在不断地演化和进化B.只有植物在不断演化和进化C.只有动物在不断演化和进化D.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没有变化解析:选A。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是变化的。一、选择题1.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B.元生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解析:选A。三叶虫只生存在古生代,因此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即古生代形成的。2.将下列各地质时期按出现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A.太古代、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B.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C.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D.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答案:C3.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A.有机进化B.无机演化C.生物演化D.有氧环境演化解析:选B。从大约45.7亿年前地球形成,到大约38.5亿年前细菌出现的几亿年时间,地球是没有生命的,是一个无机演化的时期。4.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指()A.元古代和古生代晚期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早期C.古生代早期和中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解析:选D。古生代末期,发生二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95%的生物灭绝;中生代末期发生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地球上45%的生物灭绝。5.中、法古生物学家的一项合作研究证实,在中国广西扶绥县,年代大约为1.3亿年的-9-那派组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化石是真蜥脚类恐龙的一个新属种,这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白垩纪早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学案 鲁教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0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