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阶段检测(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九、十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胡乔木在回忆某次会议时说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大智大勇,虚怀大度,既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又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一届政协C.一届人大D.中共八大解析:一届政协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筹备新中国的会议。由“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可知是中共和民主党派协商建国的会议,故选B项。A、C、D三项是党的会议,排除。答案:B2.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该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人民政协是建国初期召开的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故本题选择A项。B项错误,这个时期政治协商制度还没有建立;C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建国之后确立的;D项错误,与事实不符。答案:A-2-3.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所以B项正确。答案:B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1953年代表中国首次提出该原则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刘少奇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毛泽东、朱德和刘少奇都不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领导人,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5.195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沈阳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经过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生产获得显著发展,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这一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变革B.市场经济的刺激C.责权明确的促进D.公私合营的激励解析:1953~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材料“沈阳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经过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生产获得显著发展,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得益于当地手工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A项;新中国初期我国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C项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材料没有提到公私合营,排除D项。答案:A-3-6.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D.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解析:根据漫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结合所学,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和漫画中的诗句正是浮夸风的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并非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B、C、D三项错误。答案:A7.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排除A、B、C三项。答案:D8.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4-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解析:由材料信息“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改革予以肯定,在农村迅速推广”等可知特点是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经营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开始,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经济特区的设立,故D项错误。答案:A9.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A.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C.“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D.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解析:由材料可知,针对个体经营中雇工超员现象,中央采取“三不政策”,担心其资本主义倾向,这表明改革开放之初,“左”倾思想影响依旧存在,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故A、B两项错误;“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答案:C10.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宪法修正案的发展()A.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得到法律保护B.反映了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速C.体现了宪法成为治国的根本方针-5-D.说明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解析:材料表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断得到法律,尤其是宪法的认可,所以A项正确;B、C两项不能体现宪法修正与改革成果的关系;D项忽略了1988年的内容。答案:A11.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给侧重新优化配置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而不是供给方面的,故可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到了90年代国务院颁布相关规定条例就是为了推动改革的深化,C项正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可排除D项。答案:C1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它们共同之处是()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五位一体、四个全面C.改革开放、群众路线D.精益求精、统一战线解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之处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A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准确反映出主要思想的共通之处,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6-国。——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12分)(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为纠正材料三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柱状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第二小问“主要原因和必要性”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三中“1958年”及“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结合所学可判断为了实施这种指导思想,主要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所产生的影响可结合所学来回答。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为纠正材料三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12分)(2)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分)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分)(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分)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2分)-7-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邓小平材料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江泽民材料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本质是什么?(6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是怎样完整表述的?(7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3分)解析:第(1)问作答时可以结合出处(邓小平)得知集中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核心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2)问从出处(江泽民)可知体现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完整表述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3)问作答时要从新中国理论成果的本质上概括为:实事求是,继承与发展。答案:(1)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6分)(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分)(3)实事求是,继承与发展。(3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1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