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 题型增分练 题型一 选择题 方法六 妙用地理规律学案
-1-方法六妙用地理规律1.方法概述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高考常考的地理规律主要是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这五个自然地理规律必需全面掌握和理解,并根据这些地理规律,分析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如下:(1)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2)回忆相关规律的完整表述;(3)调用相关的地理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进行作答。2.增分策略(1)妙用分布规律地理分布规律包括“时、空”两个方面,即包括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分布规律。两个地理规律需要相互结合,综合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冬季相反。【典题试做1】(2019·选考备考仿真)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如图是不同河段设置的水闸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处闸门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海水倒灌B.提高水位,保障通航C.拦蓄泥沙D.保障供水(2)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丙类闸门被迫开启的时间是()A.1月B.3月C.6月D.10月-2-【方法指津】第(1)题,不同位置的闸门(或水闸)的主要作用有一定规律。由图可知,甲处的水闸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该处的水闸主要作用是防止海水倒灌,不具有提高水位,保障通航、拦蓄泥沙、保障供水的功能;B、C、D项,是普通闸门的功能,但该处闸门位于入海口处的背景更为重要,故选A项。第(2)题,丙地闸门是连接长江和泛区(滞洪洼淀)的水闸。当该闸门以上河段水位暴涨的时候,闸门必须开启。图中丙类闸门被迫开启时,是长江水位很高时,长江汛期较高水位的6月份,故选C。答案(1)A(2)C(2)利用演变规律解题演变规律即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如我国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4、5月在华南,6月在江淮,7、8月在东北、华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陆)。【典题试做2】夏季风进退早晚会给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是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A.东北北部B.华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南北部(2)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年份是()A.1955年B.1965年C.1975年D.1995年【方法指津】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三停”“两跳”“一退”。“三停”:“一停”是4、5月份雨带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二停”是6、7月份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梅雨”;“三停”是7、8月份雨带停留在东北、华北地区,多暴雨。“两跳”分别是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江淮地区(一般在5、6月),从江淮地区再跳到东北、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中旬)。“一退”是9-3-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此外,受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的早晚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很快被推移到北方地区,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解题时要看清雨带分布的地区和停留时间的长短,从而确定“南旱北涝”出现的时间。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可以读出,夏季风到达的最高纬度为45°N左右,应为华北地区。东北北部在50°N以北,江淮地区、华南北部纬度较低。选B。第(2)题,我国夏季的降水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它分布在夏季风的前沿。由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年份相比,1955年雨带分布在35°N以北地区的时间长,而分布在35°N以南地区的时间短,易造成“南旱北涝”。选A。答案(1)B(2)A选择题技巧突破专练六妙用地理规律(2019·宁波仿真模拟)开花植物百分比是指正在开花的植物种类占可开花植物种类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高山开花植物百分比年内变化。完成1~2题。1.导致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逐渐缩短的主要气候要素是()A.光热B.降水C.温度D.气压2.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70°N各类开花植物()A.数量较少B.种类较少C.花期较短D.花朵较小解析第1题,植物开花季节缩短与光照和热量相关,气温分布具有一定是纬度规律。纬度越高,温度越低,且太阳高度减小,光照减弱,故选A;纬度主要影响光热,B项错;温度仅为影响花期的一个因素,不够全面,不选C项;气压不影响花期,D项错误。第2题,按照一般分布规律,纬度高,光热少,植物量减少。但是,数量指总量,占比是比例关系,数量少不一定所占比例小,故A错;花期短,则正在开花的植物种类少,开花植物所占总植物的百-4-分比也少,C正确。答案1.A2.C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甲洋流()A.是北太平洋暖流B.主要动力是盛行西风C.所经海域终年风平浪静D.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4.乙、丙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A.森林、荒漠B.森林、草原C.草原、荒漠D.荒漠、草原解析第3题,本题要利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该洋流模式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根据图中经度判断,其应位于南半球太平洋海域。甲为西风漂流,主要动力为盛行西风;其经过的海域,风高浪急;西风漂流为寒流,对沿岸地区起降温减湿作用。第4题,本题要利用洋流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模式位于南太平洋地区,乙附近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受其影响,沿岸地区植被以森林为主,丙附近为秘鲁寒流,其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地区为热带荒漠景观。答案3.B4.A(2019·哈尔滨市模拟)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回答5~7题。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A.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5-B.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C.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D.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6.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A.①变快,②变慢B.①变慢,②变快C.都变快D.都变慢7.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解析第5题,本题要利用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位于凹岸,②处位于凸岸,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①处受侵蚀,河流的流速快,河流的挟带泥沙能力强,含沙量大。②处受沉积,河流流速慢,流水挟带泥沙能力弱,含沙量小。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以后,①处受冲刷,河道逐渐左偏,越来越靠近中心航道,水流流速加快,②处受淤积作用明显,航道逐渐变浅,越来越靠近河岸,流速越来越慢。第7题,该处采沙船开采的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搬运作用无关。地势起伏大,水流急,不利于砂砾沉积。流速慢,沉积物颗粒小,不会沙、砾一起沉积。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沉积物颗粒大,流量小时沉积物颗粒小。答案5.B6.A7.D(2019·黑龙江双鸭山市期末)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W,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8~10题。8.琵拉大沙丘东侧的森林为()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6-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9.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扩大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10.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现象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8题,本题要利用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图中沙丘位于北纬44°附近的大陆西岸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9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根据沙丘移动方向判断,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会使沙丘扩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产生较多降水,不是沙丘形成的原因。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沿岸洋流应为暖流。第10题,本题要利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原理进行分析。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情况,不属于地带性规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答案8.A9.A10.C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 题型增分练 题型一 选择题 方法六 妙用地理规律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2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