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五检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
-1-专题四、五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个时期的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该时期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解析:A由材料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在执行全国人大的职能可知第一届全国人大还未召开,第一部宪法还未颁布,因此应该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此本题选择A项。2.法学家在评价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又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政的基础。”这部文献()A.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B.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解析:A从“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和“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法”判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共同纲领》,选择A。B、D指1954年宪法,C指1982年宪法,均排除。3.史学家张西山在史书中指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制度文化变迁,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模式,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所坚持和提倡的社会主义新型制度文明与民主模式。……中国式民主的成长空间……必须能够真实有效地实现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保障大多数人的共同权利。”下列选项中哪些制度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①“一国两制”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针对的是祖国统一问题。故选B。4.“当前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文本最早可能出现于()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B我国的“过渡时期”是1949年到1956年,排除C、D。从“当前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是1953年到1956年,据此排除A。故选择B。5.194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42倍。以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②《共同纲领》正式确认该制度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③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A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②错误。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都要实行”说法太绝对,故③错误。选择A。6.如图所示新中国的民族自治区中,始建于1947年的是()-3-A.①B.②C.③D.④解析:B内蒙古自治区始建于1947年,而②代表的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所以B是符合题意的;①代表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于1955年,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③代表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于1958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代表的是西藏自治区,建立于1965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如图为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表,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二届全国人大召开(1959年)三届全国人大召开(1964年)四届全国人大召开(1975年)五届全国人大召开(1978年)六届全国人大召开(1983年)七届全国人大召开(1988年)……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B.“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大制度遭到完全破坏C.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得以拨乱反正D.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历经曲折发展解析: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大一度停开,但1975年重开,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建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遭遇重大挫折,再到改革开放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该法律文件最早出自()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82年宪法D.1999年宪法解析:C《共同纲领》颁布时没有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排除A。根据“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B;根据“最早”,排除D,选择C。9.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面对党和国家事业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我国不断对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改。下列新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宪法内容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④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解析:C①是1982年宪法修改内容;②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内容;③是《共同纲领》内容;④是1954年宪法内容,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10.《告台湾同胞书》为对台发表的公开信,被视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文件,其在中国历史上总共发表五次,第五次(1979年元旦)最为著名。下列有关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②标志着中央对台政策的转变③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④同日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发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④解析:A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1981年叶剑英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提出的,故③错误;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发表是在1978年12月,故④错。①②符合史实,故本题选A项。11.“5月6日,西方母亲节这天,他(熊光远)和数万老兵走上台北街头,要求台湾当局准许他们回乡探亲。老兵们一起合唱歌曲《母亲你在何方》,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他们的要-5-求引发了台湾社会广泛同情。10月14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11月2日,老兵熊光远拿到了第001号探亲证。上述场景发生于()A.1979年B.1987年C.1992年D.2008年解析:B结合所学,从“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可知是1987年,故选择B。12.右图是1987年两岸离散兄妹在祖国大陆相见的场面。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他们离散了至少有38年B.哥哥是乘飞机直接从台湾抵达大陆的C.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D.他们都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解析: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但两岸直航是在2008年实现的。13.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并发表谈话指出:“中国政府愿意看到中印两国在《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所确定的原则,能够运用到亚洲的所有国家,这是很有利的。”这表明中国()A.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B.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号召亚洲国家“结伴而不结盟”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根据材料“1954年6月”“访问印度”“所确定的原则,能够运用到亚洲的所有国家”可知,周恩来总理主张亚洲各国都能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表明中国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印度支那问题,故B项错误。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中国提出“结伴而不结盟”是在21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4.20世纪50年代,西方报纸评论:“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亚洲-6-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评述的是()A.抗美援朝B.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D.中国重返联合国解析:B抗美援朝发生在亚洲的朝鲜半岛,与题干中“在西方”不符,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的瑞士,是中国作为五大国(苏、美、英、法、中)之一参加的针对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印尼的万隆,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与“在西方”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与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15.在日内瓦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达成协议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推进世界和平的诚意。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D.“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故C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错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D项错误。16.对于下图支持中国票数持续增长情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实行D.美苏对中国的战略“扶持”解析:D1950~1970年,美国敌视中国,并且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逐渐恶化,D项错-7-误,符合题意。17.按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年里()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B.中国共产党诞生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D根据题干信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而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0年之后是1971年,A项发生在1900年,B项发生在1921年,C项发生在1937年,D项发生在1971年。1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史实能够佐证毛泽东观点的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②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③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A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主要体现了是因为世界形势的变化使得尼克松来访华的,这些因素既有中国的方面,也有美国的方面,还有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故①正确;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不得不寻找新的伙伴来突破这种僵局,故②正确;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这件事情的结果和意义,不是访华的背景,故③错误;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但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该政策遭到失败,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19.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五检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3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