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的原因,以及清朝设置军机处的背景。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理解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和军机处的特点。3.从唯物史观角度综合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影响。知识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3.影响(1)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知识点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2.过程(1)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3)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图解历史]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2-知识点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3)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2.目的:为办理西北军务,雍正帝时设立。3.特点: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4.职能(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5.影响(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图解历史]清代中央官制示意图(军机处设置后)-3-军机处的设立史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①,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②,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③……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解读]①②处信息说明了设立军机处的目的。③④处信息说明了军机处的重要性及特点。[思考]根据史料一,指出雍正改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军机处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提示】原因:为处理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重要性体现在位置距宫廷近,担任者都是亲臣、重臣,负责全部承旨、出政。史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⑤,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⑥。——《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解读]⑤⑥处信息表明军机大臣只能原封不动地传达皇帝旨意,不能有个人的意见在其中。[思考]根据史料二,指出清代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军机处的设置对清代政治有何影响?【提示】职责: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影响:保证了政令的快速传达、执行;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军机处的特点及对君主专制的影响1.特点(1)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4-(3)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整个军机处至多三四十人。2.影响(1)军机处使皇帝总揽了中央机构的大权。(2)军机大臣的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3)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清代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空前强化。(2)措施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3)决策权发生变化:由外朝转向内廷,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4)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5)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等方面。(6)体现了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本质上反映出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1)积极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2)消极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发展和文化进步。[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5-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与“天朝上国”观念,使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1.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B.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C.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D.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B[依据题干材料“主荒臣专,威服下移”可知,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因而他废丞相,权分六部,故B项正确。A项是宋代削弱相权的措施,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项是明朝为解决丞相被废后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2.纵观古代中国的历史,明朝是太监乱政较为严重的朝代,其根源在于()A.明代皇帝大多昏庸无能B.明代皇权过于集中C.明代封建制度趋于衰落D.明代政治异常腐败B[太监乱政,根源于专制制度本身。明朝太监乱政比任何朝代都严重,其因在废丞相,皇权过于集中。]3.自秦代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C[依据“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内阁的特点,故选C项。]4.(2018·广东学考)《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宰相名耳!”由此可知,明代内阁()A.与唐代宰辅具有相同权力B.具有最高决策权-6-C.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属于六部的下属机构C[由“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宰相名耳”可知,明代内阁的职能与宰相类似,故选C项。]5.(2018·广东学考)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设立内阁B.取消世家大族的特权C.设立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度C[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故选C项。A、D两项发生于明代,B项与事实不符。]6.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B[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B项正确。]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措施联系秦朝三公、汉朝中朝,唐朝三省,宋朝枢密院回答。共同点从相权与皇权的此消彼长的演变进行概括。第(2)问提取“擅专威福”的信息回答。[答案](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中朝”,剥夺丞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院等分割相权。共同点: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相权过大会危及君主统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3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