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跟踪检测(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读右图历史人物图片。他主持政务以后,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人才,形成“外朝”和相对应的“中朝”(内朝)。他即位后,还下诏策试贤良,让中央和地方上荐举人才。他在位期间,该朝代出现强盛局面。他就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解析:选B从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建立“中朝”与“外朝”制度,并通过察举制来发现人才的应为汉武帝。2.在唐朝的政治运行中,门下省对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这里的“封还”指的是门下省()A.将不合理的决策交付皇帝审议B.重新拟定诏令以备皇帝的审核C.将未通过的诏令发中书省重拟D.与中书省重新拟定皇帝的诏令解析:选C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从三省的职权分工来看,既然门下省是审核诏令,那封驳之后当返回中书省重拟,故选C项;草拟和颁发诏令都是中书省,因此封还当交付中书省,排除A项;门下省没有拟定诏令的职权,排除B、D两项。3.据史料记载,宋仁宗时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中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当时()A.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B.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C.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D.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解析:选D宋朝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依据材料宋仁宗时的参知政事可“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从而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B项错误;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A项说法错误;“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4.宋真宗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上述现象不能反映()A.三司是朝廷主管财政的部门-2-B.宋代相权对君权形成了一定制约C.宰相和三司使是上下级关系D.宋代部分官员具有“民本”思想解析:选C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并非上下级关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三司掌握国库的收支,是朝廷主管财政的部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宰相“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说明宋代相权对君权形成了一定制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宰相让皇帝了解民间的水旱灾害,说明宋代部分官员具有“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枢密院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③④解析:选D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对皇权也产生了威胁,①错误;九品中正制规定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与皇权无关,排除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解析:选B汉武帝后期,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刺史制度,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察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故B项说法错误。7.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解析:选B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C项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项反映的是察举制。故选B项。8.元朝的行省不是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它的实行既是为了避免宋代过分分权所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也是为了避免类似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这说明行省()A.主要着力于政治与军事控制-3-B.是地方行政制度调整的产物C.彻底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机构解析:选B从题中“既是为了”“也是为了”可以看出行省制的设置是在吸取了以前地方制度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产生的,故选B项;元代行省制度对地方管理不仅包括政治与军事控制还有经济等方面,排除A项;C项“彻底”二字太绝对,排除C项;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负责审查“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等官员的不法行为。——据《汉书》整理材料二行省是蒙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在元世祖前期和中期,多数行省是以中书省宰执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陡然减少,而半固定化的行省不断扩充和发展,并且在世祖末、成宗初逐步过渡到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据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整理(1)材料一中“□□”处应填的官职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官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该官职的职能在东汉末年所发生的变化。(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在元代的双重属性,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9分)解析:第(1)问,材料所述的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刺史制度;其特点,结合材料中该官职的职能和工作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指出其变化。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以中书省宰执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形式出现”“逐步过渡到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可得出中央派出机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影响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等方面分析。答案:(1)官职名称:刺史。特点:代表中央(或皇帝)行使权力,位卑职重(或权限较大)。变化:由监察转变为地方行政管理。(2)属性:中央派出机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中国省制的开端。(任答三点即可)-4-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4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