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非选择题专练 专练二 以水文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解析)
-1-专练二以水文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1.(2019·山东高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呼伦湖(如图)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属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水补充来源除湖面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径流。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其主要补给河流。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1)新开河的吞吐受图中其他河流流量影响较大,据此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2)推断在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呼伦湖盐度变化并说明理由。(3)2012—2015年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分析其原因。(4)说明近年来入湖营养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解析:第(1)题,材料“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说明新开河的吞吐主要受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影响。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因此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时,呼伦湖水位上升;若海拉尔河流量较小,则呼伦湖水流入新开河,新开河表现为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时,呼伦湖水位下降,若海拉尔河流量较大,则新开河水流入呼伦湖,新开河表现为吐。第(2)题,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说明新开河水流入呼伦湖,则呼伦湖为内流湖,蒸发为湖水的排泄方式。陆地径流将盐分带至湖泊,但无径流将盐分带出,盐类物质不断累积导致盐度上升。第(3)题,呼伦湖水位的变化受补给水量、湖泊面积、植被以及河流调节等多种因素影响。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面积较大;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流域内草原广布,能很好地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因此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第(4)题,“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说明近年来入湖营养盐类物质的主要来-2-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粪便易随地表径流流入湖中;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使营养盐类入湖。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退化,使更多营养盐类随径流进入湖区。答案:(1)新开河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海拉尔河流量较小。新开河吐: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海拉尔河流量较大。(2)盐度上升。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湖水蒸发旺盛;此时湖泊成为内流湖,入湖径流带来的盐类物质不断积累,盐度上升。(3)呼伦湖面积广大;流域内草原广布,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4)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牲畜粪便随径流入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流入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退化,使更多营养盐类随径流和风进入湖区。2.(2019·天津高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岷江出山口河段。都江堰水利工程(下图)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枯水期内江水量占60%。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4)推测修建外江闸的作用及关闸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解析:第(1)题,岷江发源于高山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流域内降水量大,河流泥沙搬运能力强,到成都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变缓,泥沙在此沉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3-的土壤,同时河流汛期水量大、汇水速度快,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都江堰修建后,将岷江分为内江、外江,能有效地调节河流径流量,汛期时外江水量多,内江水量较少,减少洪涝发生频率,而枯水期内江水量多于外江,减少了旱灾发生频率;使内江水量较为稳定,保证了成都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量。第(2)题,观察图中岷江都江堰修建的河段,河流形态是弯曲的,且内江处于河流的凹岸(侵蚀岸)、外江处于凸岸(沉积岸),受惯性力的作用河水大量流向凹岸,使得内江水流速快,泥沙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水深度大,因此内江水量大于外江。第(3)题,“深淘滩”即挖沙、淘沙,每年年初在此“深淘滩”的原因为:岷江水量大,泥沙搬运能力强,此河段水流速度较慢,每年都有大量泥沙沉积,挖沙有利于减少内江河段河流的泥沙沉积量,使河床深度增大,河床蓄水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河水量。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少,年初时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水深度小,便于下河挖沙。第(4)题,雨季河流水量大,进入内江的水量多,能够满足成都平原地区的用水需求。而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约为60%,但由于枯水期河流总水量较少,再加上成都平原工业、农业活动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成都平原地区的需水总量增大,为了增加水源、缓解缺水状况而修建外江闸,使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增大,从而保证内江供水量。答案:(1)修建前:涝灾多发;带来肥沃土壤。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发生频率。(2)(与外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4)作用:增加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关闸时段是枯水期。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水量。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非选择题专练 专练二 以水文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5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