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4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也是历届人民政府的不懈追求。下列说法不能恰当反映以上讲话主题的是()A.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文革”使民主法制遭受严重践踏C.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战略D.当前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解析:“文革”使民主法制遭践踏是破坏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与追求依法治国、扩大民主的主题不一致,故选B。答案:B2.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一届人大1954—1958年二届人大1959—1963年三届人大1964—1975年四届人大1975—1977年五届人大1978—1982年54115A.一届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职能B.二届人大决定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五届人大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解析: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具体表现为出现了“文化大革命”。一届全国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部分职能,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答案:C3.历史兴趣小组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2-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解析:根据三部法律文件涉及的相同内容可知小明最可能研究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涉及五大自治区成立的时间问题;B、C两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民族自治的内容。答案:D4.《中国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表明奈斯比特()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解析:相对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模式,有效地防止了多党执政带来的政策不稳定和缺乏长远规划的缺点,答案为A项。答案:A5.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须借鉴西方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增量民主”的含义,根据材料信息“‘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可以判断俞可平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渐进过程。-3-答案:B6.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抓住时间(1978年至1992年)和材料核心(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据此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故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也是在过渡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故C项错误。答案:D7.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A.村民自治B.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D.人民代表大会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村干部自选,村民直接参加到村务的管理,扩大了基础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C、D三项都属于间接民主,故答案为A项。答案:A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4-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表述正确,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即“新政协”,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按其规定选举促成了中央人民政府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宣告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所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正确答案选D项。答案:D9.2007年6月19日,荷兰议会下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亨克·扬·奥梅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香港回归中国10年来发展良好,其充满活力的经济和与中国内地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使其保持着对全球客商的强大吸引力。作者认为香港“保持着对全球客商的强大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A.“一国两制”政策得到西方国家认同B.香港经济的发展及与内地联系的密切C.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奠定的基础D.香港回归后未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解析:A项与题中材料无直接关系。B项是对材料的准确反映。C项是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D项的表达不正确,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就影响到了香港经济的发展。答案:B10.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解析: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答案:B-5-11.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A.蕴含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即可排除B、C、D三项,选A项。答案:A12.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一宣布()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B.直接促成了两岸的通航和通商C.提出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D.意味着统一祖国的方针调整解析:1979年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要和平统一台湾,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放弃使用武力,故A项错误;2008年底大陆与台湾实现了直接通邮、通商、通航,故B项错误;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构想为“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于80年代初,故C项错误;《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对台湾的统一由原来的武力统一调整为和平统一,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40分,共40分)13.(40分)梦,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有梦的民族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材料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圆梦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摘录: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6-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材料三美国历史上的大事年表(节选):1787年制定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861年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爆发了内战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结束了人类的“黑暗时代”1933年罗斯福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大危机1947年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梦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做了怎样的制度安排?(10分)(2)有人讲,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如何解放人们思想的?又书写了怎样的传奇?(16分)(3)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有梦的民族,美国是一个因梦想而强大的国家。依据材料概述在我国和平崛起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美国借鉴哪些历史经验?(14分)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主张摆脱意识形态束缚,大胆实践,深化改革开放;提出解放生产力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评判的标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重视科技进步,实行科技创新;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第14讲 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