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单元)(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1-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A[由题目中的信息“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可知此应为1842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选A项。]2.“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为实现此梦想,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D.民主与科学B[解读材料可知,该思想提出的目的是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西方的侵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要求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旧根深蒂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D项错误。]3.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A.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C[材料反映了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在扩大,所以才有了“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正确;从1862年等时间来看传统儒学仍未丧失主导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社会主流仍然是传统儒学而非追求西学,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官绅阶层尚未接受西政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4.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C[材料体现出对待西方政治体制学习中,洋务派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辩论也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嬗变,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都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前者不是格致之学,而是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洋务派内部的争论,不代表广泛性,故D项错误。]5.有学者指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与中国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这主要说明()A.传统文明在近代演进中得以充实B.两种文明在碰撞中实现双向发展C.西方文明全面超越中国传统文明D.中西方文明结构影响了社会走向D[从材料中的“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来看,西方的侵略与成功也与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有关,因此是中西方不同文明结构影响了各自的社会走向,故答案为D项。A、B两项材料不能反映,C项说法绝对。]6.“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夷务”在内容上侧重于西方政治制度B.“重大变化”说明对西方有了全面认识C.“创深病巨”是指甲午战争带来的创伤D.“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主要内容D[根据材料“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可知,“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主要内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项正确;该时期向西方学习主要是学习科学技术,而不是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该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局限于器物方面,没有深入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根源,排除B项;“创深病巨”是指鸦片战争带来的创伤,而不是甲午战争,排除C项。]7.“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懂理……-3-宜筹良法以振策之。”“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今欲使四海之内,邪题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这是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状元考试试题。下列选项最符合试题命制理念的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D.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B[材料是清政府科举状元考试试题,强调的是维护“正学”,即中体,由此可知清政府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项正确;A项是封建顽固派的主张,故错误;C项是君主立宪制思想,故错误;D项是民主科学思想,故错误。]8.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B[冯桂芬提出涉及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就说明了早期维新思想是突破了“器物”限制的,B项符合题意;A项不属于维新思想,排除;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项不符合题意;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敌对并不代表一致反对变法图强,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C[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主要是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御侮之道,其具体之法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学习外国军事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而早期维新思想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综上可知,C项符合题意。]10.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4-B[根据材料中“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等信息可得出其阐释的是借助孔子的外衣,宣扬西方科学技术,与《孔子改制考》内容相一致,B项正确。]11.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D[解答本题时注意把握时间信息“1919年1月”,由此可排除B、C两项;A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12.某历史研究机构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上某一运动时对该运动做出了如下描述:(1)是对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弥补了辛亥革命缺少思想启蒙的最大缺陷(3)开启了由“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政治化转向该运动()A.是中国最早的思想解放运动B.铲除了封建正统思想C.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平衡D.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D[解读材料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使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D项正确。]13.《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D[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反帝,这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和材料“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相符。]14.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5-A.反对学习欧美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主张平均地权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C[由题干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欧美国家虽然整体实力比较强大,但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题干反映孙中山认识到欧美国家贫富差距等社会流弊,故提出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A项“反对”说法错误,应是主张学习;B项说法正确,但指的是民权主义,不符合题意;D项“明确”说法错误,题干也无从反映。]15.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民族革命,推翻封建统治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A[根据材料“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可知,孙中山在共和告成以后主张发展产业,但又担心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所以要倡导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16.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D[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做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故D项正确。]17.新三民主义能够成为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A.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B.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D.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建议C[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因为新三民主义不仅仅有了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还提出了反封建的内容,这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故而它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故选C项;B项属于民生方面,与政治无关;D项是合作的表现。]-6-18.“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材料描述的理论是()A.新三民主义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城市中心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由题目中的信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可知此应为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的史实,故选B项。]19.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中国共产党提高到了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国共产党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土生土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单元)(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