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十四(中国地理概况)
1同步测试卷地理(十四)(中国地理概况)时间:60分钟总分:90分[对应学生用书p38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完成1~2题。1.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B)A.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人口地理分界线C.800mm年等降水量线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解析]图中500万人次以下的主要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据图可看出其界线与人口地理分界线最为接近,B正确。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8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南方与北方分界线都是秦岭—淮河一线,以上均与图中的界线不符。2.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D)A.气候湿热B.信息闭塞C.地表崎岖D.经济落后[解析]重庆市是直辖市,经济较为发达;R省是贵州省,经济较为落后。智能出行也需要经济收入为支撑,故选D。2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读图完成3~5题。3.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C)A.四川盆地B.太湖平原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解析]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多降雪,为了适应地理环境,当地人们经过长期摸索,制作出了一种冬季可以在冰雪上行进的交通工具——爬犁。由于冰面、雪地上的摩擦力较小,马拉爬犁行进其上比在路上行进的马车还要快。而且,马车在冰雪上行进,车轮经常打滑,且车轮极易陷进雪窝,而爬犁则可以避免这一弊端,因此说“马拉爬犁比车快”,故C项正确。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D)A.河汊纵横,气候湿润B.中低周高,排水不畅C.沟壑纵横,降水集中D.林海雪原,寒冷干燥[解析]由上题可知,图示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平原。形成图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应为林海雪原,寒冷干燥,故D项正确。5.该景观主要分布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B)A.川剧B.二人转C.昆曲D.秦腔[解析]该景观主要分布区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是二人转,故B项正确。川剧为四川的地方剧种,故A项错误;昆曲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地方剧种,故C项错误;秦腔属于西北地区的地方剧种,故D项错误。有效降水量是总降水量中实际补充到作物根系层土壤中的水量。水分亏缺指数是农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之差与需水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春玉米生育期(播种到成熟)各旬3有效降水量与需水量变化。读图完成6~8题。6.水分亏缺指数最小的时期是(B)A.5月上旬B.7月下旬C.8月中旬D.9月上旬[解析]由材料可知,水分亏缺指数是农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之差与需水量之比。因此计算可知,5月上旬水分亏缺指数是(25-5)/25=80%,7月下旬水分亏缺指数是(60-30)/60=50%,8月中旬水分亏缺指数是(45-20)/40=62.5%,9月上旬水分亏缺指数是(35-12)/35=65.71%,因此水分亏缺指数最小的时期是7月下旬,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7.该地最有可能在(C)A.华北平原B.太湖平原C.河套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地农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较高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夏季降水相对较多,水分亏缺指数较低,春季降水少,夏季相对较多,因此有可能是位于北方地区,B、D排除;由材料可知,该图表示我国某地春玉米生育期变化图,我国种植的玉米分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春播玉米一般在秋季7~8月份成熟收获,夏播玉米一般在秋季9~10月份可收割。春播玉米主要种植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夏播玉米主要种植在我国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区。因此应该是河套平原,正确答案选C,A错误。8.夏玉米一般在6月播种9月收获。该地选择种植春玉米而非夏玉米的最主要原因是(B)A.光照不足B.热量限制C.水源充足D.降水丰富[解析]夏玉米一般在6月播种9月收获。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4也就是较高的热量,春、夏播玉米的种植范围主要是以地域积温条件为区别,因此该地选择种植春玉米而非夏玉米的最主要原因是热量限制,正确答案选B。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宁夏的河套灌区,属大陆性干燥气候带,降水稀少,但光照充足,种植业完全依靠融化雪水或河流灌溉系统。因此A、C、D错误。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全国大致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9~11题。9.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间较早的主要影响原因是(C)A.水质较好B.土壤肥沃C.人口迁移D.地理优越[解析]由材料可知,豆腐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而其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人口迁移。选C。10.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A.光照B.气温C.市场D.技术[解析]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温差异大,造成泡豆的时长差异大。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因此泡豆时间长;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较高,因此泡豆时间短。选B。11.豆腐的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地区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地区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B)A.甲地、戊地B.乙地、甲地C.丁地、乙地D.戊地、丙地5[解析]乙地区纬度最高,气温低,因此豆腐的烹饪方式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甲地区以游牧民族为主,因此豆腐多被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选B。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秦岭及南侧相邻的汉水谷地植物种类丰富,素有“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1)读图,比较110°E以西秦岭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6分)__北坡短而陡峭,南坡长而和缓。地壳运动使秦岭与渭河平原之间形成断裂,秦岭一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陡崖,所以山坡短而陡峭。(6分)__(2)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自源头至丹江口为上游。分析秦岭对汉水上游干、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__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得6分)__(3)分析秦岭及其以南的汉水谷地物种丰富的原因。(6分)__该区域地处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带,气候兼备南北方气候特征;加之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为我国南北动植物分布提供了多样的气候条件;河谷地区相对封闭,受外界影响较小,人地关系协调,为生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6分)__(4)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南北跨度仅两百千米,但种植业显著不同。试比较两地农业(农业类型、熟制、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差异。(4分)汉水谷地: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渭河平原:旱地农业,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4分)6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荥经为川藏茶马古道旄牛道的必经之地。有两千多年烧制历史的荥经砂器以本地盛产的一种黏土和煤灰经过复杂工序高温烧制而成。陶工并不只做一道工序,他们可以在不同工种之间来回调动。荥经砂器的产品主要以砂锅、茶具等生活用具为主。“荥经砂锅”造型装饰富有秦汉风格,质地古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荥经砂器生产萎缩。后荥经县引进知名工艺美术大师参与砂器设计,并将荥经砂器与著名的蒙顶山茶整合推广。2008年,荥经黑砂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2016年,荥经县注册砂器会司8家,砂器网店20家,砂器一条街销售门市50家,产品多样,年销售额已达到亿元以上。图甲示意荥经位置略图,图乙为荥经砂器。(1)分析古代荥经砂器生产的有利条件。(6分)__当地盛产黏土、煤炭和木材,原、燃料较充足;地处茶马古道,往来商贾众多,市场需求较大;陶工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地处边远地区,外来同类商品少,市场竞争少。(任答3点得6分)__(2)分析荥经砂器秦汉古风格延续至今的原因。(6分)__地处边远地区,与外界交流少,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变化不大;产品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具,简单实用,风格变化小;秦汉风格砂器深受消费者喜爱,需求稳定;生产不曾中断,秦汉古风格延续至今。(任答3点得6分)__7(3)说明荥经砂器生产采用陶工在不同工种之间来回调动的分工合作方式的原因。(6分)__当地作坊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序复杂,有经验的陶工少;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陶工熟悉各道工序,利于合作;可以缓解陶工不足的问题,降低劳动力成本;陶工可以更加合理利用时间,增加收入。(任答3点得6分)__(4)简述近年来荥经为扩大砂器生产规模而采取的措施。(6分)__引进大师改进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的价值;研制新品种,使产品多样化;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新的营销手段,扩大市场;政府支持,整合推广,吸引资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任答3点得6分)__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十四(中国地理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8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