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邓小平恢复领导工作D.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开始……重新焕发生机”等信息不符。答案B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初稿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左”倾束缚亟待突破,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答案B23.1984年1月,80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珠海,他登上了罗三妹山,俯瞰珠海的变化。由于山路不好走,下山时警卫建议原路返回,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我从来不走回头路。”这突出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A.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B.倡导开拓创新的精神C.肯定经济特区的经验D.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改革开放已展开,凡是改革,必有阻力,为此,邓小平“不走回头路”可谓一语双关,显示了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故选D项。答案D4.《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分别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B.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C.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D.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解析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日益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故选C项。答案C5.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3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据材料“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可知这是对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的担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均排除。答案A6.在1990年之前,邓小平事无巨细,管理范围非常之大,他要为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定性,要为首钢与地方政府的纠纷排解,要为松下公司进入中国牵线,要为荣毅仁的中信公司护航。在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邓小平的主要考量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进步B.姓“资”还是姓“社”问题C.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D.是否符合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邓小平在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定性上,在处理首钢与地方政府的纠纷上,在松下公司进入中国问题上,以及荣毅仁的中信公司市场准入上,都是从它们是否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这和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是一致的。联系后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难理解邓小平理解问题的标准和方式,故A项正确。答案A7.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下列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标题是()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B.《要敢闯》《扭住中心不放》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解析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说明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就可以试,就可以闯,B项的两篇文章符合题意。《标准只有一个》,4显然与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有关,A项不正确;C项与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大跃进”运动有关;D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章标题,故排除C、D两项。答案B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D.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解析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没有涉及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破除了对领袖个人的盲目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南方谈话”破除了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崇拜,故B项正确;C项明显错误;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B9.曾有人用下列表格形象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内容内涵一块“石头”摸着石头过河两只“猫”白猫黑猫论三条“鱼”四只“鸡”四项基本原则那么空白处的内容应为()A.“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5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科学发展观解析“三条鱼”指的是“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故选A项。答案A10.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解析A项只符合江泽民的谈话;C项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D项是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只有B项是三者共同的本质思想。答案B11.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的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解析“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针对当时特定的情况(特定的国情或者特定的背景与形势)而采取的政策,都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答案为D项。6答案D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之一,B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D项是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诞辰28周年的纪念邮票。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7——《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并指出三民主义的核心,分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什么?参考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核心:民权主义。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中华民国,指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3)成果:邓小平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4.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8——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4)根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9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 中国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8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