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社会热点训练 主流历史意识 训练1 唯物史观 理性辩证
1训练1唯物史观·理性辩证1.徐秀红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指出,春秋中叶“初税亩”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A.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B.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D.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新兴官僚的俸禄制以及赐田制度的实行,会加速土地的私有化进程,这些现象说明井田制度正在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2.(呼和浩特市2019届调研,14)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开始把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后来隋朝和唐朝初期仍行此制,宋以后的朝代却再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造成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民起义的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由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主要是宋代政府采取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造成土地高度集中,故选C项;均田制的推行或破坏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或破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B、D两项是均田制受破坏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3.(2019·黄冈元月调研考试,27)明代一位名叫顾清的官员,在《松江府志》中描述了当时松江地区民风向奢的23种常见变化,并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一现象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B.奢侈行为危及社会发展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观念D.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C项。4.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2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主要原因是利于社会安定,巩固统治,故D错。材料主要表明中国哲学家思想中的“本”“末”之别是由当时小农生产形态决定,故B正确,A、C材料无从体现。5.(郴州市2019届一模,10)“……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的局限性,而非拜上帝教的影响,排除A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对西方国家的鄙视态度,与“华夷之辨”的观念无关,排除C项。6.(宣城市2019届期末,29)读1896—1937年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数目数量年代总类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史地语文美术合计年平均译书数1896—191183268389366238133395263.861912—193720621924924466016131233176070.40合计2894253323331026399445362718占译书总数1.033.460.9212.2112.2537.7514.6816.371.321003——材料选自关捷《1896-1945年中日间书籍翻译之考察》据此可知()A.中国图书市场较大B.中日关系日趋缓和C.日本哲学水平较低D.中外民族矛盾尖锐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甲午战后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译书的数量与时局动荡与和平有关,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很少,甲午战后,数量大增等,说明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故选D项。7.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近代化”和“革命”两种话语模式,以前者为主导;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又成为近代史研究的焦点。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史学家的认识差异B.经济发展程度变化C.国外史学潮流更迭D.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20世纪30年代“近代化”主导“革命”,此时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国民政府致力于经济建设与近代化;1949年以后,由于新中国政权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包围和封锁,急需巩固政权,因而需要强调“革命”话语;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而现代化又成为焦点。由此可知,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故D项正确。8.(宣城市2019届期末,31)195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以上现象表明()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C.苏联技术援助的成效巨大D.生产关系调整意义重大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在1952—1957年间取得了明显进步,这主要得益于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包括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选D项。9.(绵阳市2019届二诊)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B.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4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D.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中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施变革,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未遵循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路径,是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动变革的作用,故选B项。10.(揭阳市2019届期末,32)“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古代社会所能容纳的限度,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罗马原有的狭隘、繁琐的市民法所能概括的,万民法应运而生。”材料表明万民法()A.适应了外邦人增多的现状B.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C.解决了市民法存在的弊端D.已成为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古代社会所能容纳的限度”“万民法应运而生”,可知万民法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B项;万民法“适应了外邦人增多的现状”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述及万民法是否解决了市民法的弊端问题,排除C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成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11.(衡阳市八中2019届第四次月考,23)《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是共产党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的首要纲领,明确表示出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性,并全力要求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要求,坚决颠覆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采取限制措施,并对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尽量维护。据此可知,这一纲领()A.没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把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国情相结合D.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答案C解析题干中《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要求无产阶级要积极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并维护小资产阶级利益,体现无产阶级政治策略的灵活性,故选C项;题干中“全力要求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要求”,体现无产阶级斗争要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无产阶级要与资产阶级革命联合,排除D项。12.在英国工业化早期,“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谁要描写5笨蛋,他就写个市长或镇长;如果他要写一帮傻瓜开会,他就描写市议员们的开会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B.自由放任之风盛行C.产业变革加深了社会对立D.政府部门官僚主义严重答案B解析从材料“英国工业化早期”“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由于“自由放任”之风盛行,政府权力或职能大大缩减,故B正确,A、D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对立,故排除C。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为救亡图存做出了本阶级的尝试和努力。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改良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案,也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发挥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但是,就改良派思想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又违时代的潮流。改良派的改良措施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没有触及真正阻碍近代中国发展的根源性因素,在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仅仅通过表面的改良是救不了国的。从材料提供的信息中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论述:面对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国社会各阶层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客观规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由于维新派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还走上了人民斗争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失败。可见,近代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不能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改良主义道路是不能救中国的。6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社会热点训练 主流历史意识 训练1 唯物史观 理性辩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9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