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一、“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序幕1.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3)思想原因: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5)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劵的九十五条论纲》。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深度点拨]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主要的是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教义(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与《圣经》面前人人平等。2.宗教仪式(1)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2)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3.世俗权力(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2-(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深度点拨]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宣称人们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多做“善功”才能“赎罪”;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的主张承认了教民与上帝对话的主动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特权。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1)迅速得到广泛传播,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2)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3)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4)1555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2.其他影响(1)人们不再盲目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深度点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1.16世纪初,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特权的否定,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思想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史料一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①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3-——(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史料二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②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①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深得民心,被人们广泛接受。②马丁·路德得到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提示理解:路德原本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的影响。(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说明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德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1)必要性①天主教会不仅控制着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刮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②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对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2)可能性①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②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全面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史料一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①义人必因信得生”),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4-史料二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②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①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义人”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灵魂得到拯救的关键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繁缛的仪式和向教会捐赠等“善行”。②指出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着宗教外衣”。(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提示“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提示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转移到个人手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一、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1.破除了对天主教教皇的迷信: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天主教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打开了通道。2.从神学角度肯定了人的地位:新教强调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5-意味,这就从神学角度阐释了人在宗教中的地位。这与资本主义发展后,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一致,彰显人文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不同点(1)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宗教改革(以神为中心)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避开教会与上帝直接对话。(2)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进行。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斗争直指罗马天主教会。(3)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德国开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封建主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C.封建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教会成为众矢之的。2.下列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是()①只有内心虔诚信仰上帝,才能获得上帝拯救②《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④简化宗教仪式A.①③④B.①②④-6-C.①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C。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分析,①②③④都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3.下列对“因信称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B.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C.《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D.主张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解析:选D。人人只要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圣经》是唯一的神圣权威,人人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不必尊崇教皇和教会,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4.马丁·路德指出每个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是领受了圣职的教士。这一主张()A.实质上否定了对《圣经》的信仰B.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C.肯定了世俗权力的重要性D.否定了宗教信仰的价值解析:选B。既然人人在《圣经》面前平等,都是教士,这就否定了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交流的中介的作用。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每个信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促进了海外殖民扩张解析:选B。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这就强调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6.《路德选集》收集了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所有著作。其中,《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一文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A.《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B.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C.减少教堂和修道院D.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7-解析:选B。B项不仅受到诸侯的欣赏,而且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提供了条件。A、C、D三项是针对宗教内部的改革,对世俗封建主、诸侯影响不大,不会引起他们太多的关注。故选B项。7.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马丁·路德的做法()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是为德国人阅读《圣经》提供方便,而不是要否定《圣经》的权威。8.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B.促进了德意志语言的发展C.16世纪末取得合法地位D.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解析:选C。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标志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9.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这一运动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8-解析:选B。宗教改革使地方世俗权力摆脱了天主教的束缚,题干所述就是王权加强的表现,故B项正确。10.(2019·漳州测试)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信中写道:“每一块石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1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