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1甘肃省临夏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理科)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封建”考论》中说:“西周时代的中国,理论上已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过只是一种封建式的统一,而非后代郡县式的统一而已”。这里的“封建”是指A.世袭制B.礼乐制C.禅让制D.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而古文的“封建”就是分封制,故D符合题意;世袭制是指权力和爵位等按照血缘关系而传承,故A不符合题意;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是要规定贵族日常生活的等级名分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2.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下,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其运行过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体现的是“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A选项符合题意;分工细密的说法过于绝对,三省长官负责不同分工的总体框架,B选项排除;C选项说法片面,排除;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3.任继愈在《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中评述道:“科举制把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引入学校培养2人才和输送人才的运行中,吸引无数学子负笼入斋,晨诵夜读,刻苦学习,学校教育充满活力,迅速地兴盛起来。”他认为科举制A.建立了合理的社会制度B.促进学校教育的繁荣发展C.推动古代教育体系形成D.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科举制吸引了无数学子去刻苦学习,学校教育迅速的兴盛起来了,即科举制促进学校教育的繁荣发展,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建立了合理的社会制度,A错误。因为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隋唐之前的教育体系无从体现,因此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D错误。4.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B.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集权于中央,使地方没有自主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故B项正确;汉代到宋代中央集权程度是依次加大的,这不能成为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标准,故A项错误;C项是从军事角度分析的,与材料不符;D项从维护封建统治本身而言,三者没有本质区别。5.地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人刻写。这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C.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3D.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答案】D【解析】【详解】190枚陶片却是由14个人刻写,说明陶片放逐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且易造成少数人的专政,从而不能保障雅典民主,故选D。A中“都将”说法太绝对,排除;B中“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说法太绝对,排除;雅典公民文化素养整体较高,排除C。6.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下列最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A.所有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B.抽签选举,轮番执政C.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D.享受“观剧津贴”【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突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平等性,强调了公民参政的平等权利。雅典民主政治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保证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性,故B正确;雅典合法公民才可参加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财产等级制不能反映权利的平等性,故C项错误;D项与参政权利无关,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其目的是A.建立法治社会B.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C.限制国王权利D.明确议会的政治地位4【答案】C【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权、军权等,故C项正确。AB项是《权利法案》的作用,故排除。《权利法案》明确了议会的权力,故D项错误。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发展了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法国大革命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史料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几个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于大体相同的时间内发生并相互呼应和支持,才能够取得胜利。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的胜利,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理论,故选B选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意义9.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宪法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1871年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因此两部宪法都体现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思想。故选D。AC项不符合1871年宪法的内容,该部宪法具有明显的专制色彩;B项不符合1787年宪法。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国1871年宪法5点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联邦政府拥有较大的权力,但是是在宪法的规定之内去行使。1871年限法规定德国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明显的专制性。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学生需要对此进行细细的比较。此外,英国和法国的宪法性文件也需要掌握。10.《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此后,中国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英方同意。这一规定破坏了我国的A.关税自主权B.领土主权C.司法自主权D.领海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关税的变动须经英国同意,而关税权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由本国确定,协定关税显然是破坏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领土方面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司法方面的内容,故C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涉及领海的内容,故D错误。1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描述道:“清朝官方没有料到,就在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夜里,武昌城内外的失去了领导的革命兵士们自己发动起来了。这一夜间的胜利是武昌的革命兵士们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取得的。”这次起义发生于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夜里”、“武昌城内外”和“革命士兵”可以判断出这是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12.近代中国每次外交失败都会引起社会巨大变革。下表中“失败”和“变革”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失败变革A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洋务运动B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百日维新6C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义和团运动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战败五四运动A.AB.BC.CD.D【答案】C【解析】1956年英法联军侵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开展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百日维新,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战败,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为了扩大侵华权益,西方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由,掀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13.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使“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的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C.十月革命D.“光荣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为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以失败告终,A错误。二月革命是推翻沙皇专制,不符合题意,B错误。D是英国的,不符合题意,排除。14.从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简表的内容中反映出7战场名称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苏联对日作战开始时间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22日1941年12月8日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9日终止时间1945年5月8日1945年5月8日1945年9月2日1945年9月2日1945年9月2日小计4年8个月零8天3年10个月零17天3年8个月零26天13年11个月零16天25天A.欧洲战场的胜利表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B.太平洋战场规模最大C.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D.苏联同时参加对德、对日作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在1931年9月18日就已经开始了抗击日本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在所有抗击法西斯国家中属于最早的国家,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A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太平洋战场规模最大的结论,B选项排除;苏联对德、日作战的时间并不一致,D选项排除。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A.民主代议制形式B.直接民主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答案】D【解析】8试题分析: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对自己选出的代表(大会)委托权力并进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对自己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委托权力并进行监督。这体现了“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人民在最终意义上监督与控制着自己委托出去的全部国家权力。故选D。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点评: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通过行使相应的国家权力,对整个社会进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造福人民,实现人民委托权力的目的。16.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其核心内涵是A.“和平统一”方针B.海峡两岸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C.“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故排除ABC,选D。17.在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公报中写道:“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这份公报表明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美两国意识形态趋同C.中美结为战略伙伴关系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
本文标题:甘肃省临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1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