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优化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1-单元优化提升一、德国、瑞士和英国三大宗教改革运动改革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他主张影响地区马丁·路德路德教“因信称义”;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蔑视权威德国、北欧加尔文加尔文教提出“先定论”;《圣经》权威至高无上简化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生活节俭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首脑;神职人员须效忠英王基本保留天主教原教义和仪式、封闭修道院英国[对应训练]1.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比较能力。④是相同点,可排除A、C、D三项。二、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主要差异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2.在教义方面:新教主张“因信称义”,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传统的绝对权威和领导地位,主张“因行称义”,教权高于王权。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2-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4.在仪式方面: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对应训练]2.(2019·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解析:选B。“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表明不是教皇的要求,而是宗教改革的结果,故A项错误;据“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可知,这是“因信称义”原则的体现,故B项正确;“阅读《圣经》”没有改变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直接阅读《圣经》”反映的不是成为教士,而是直接与上帝对话,故D项错误。■真题练———————————————————(2013·高考浙江卷)16世纪上半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丁·路德说:“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能够被眼睛看到;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并宽恕罪。”材料二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原意的是()A.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B.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C.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归世俗统治者统治D.上帝用恩典统治,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对“人间的王国”的贡献。(3)比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解析:(1)解答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一中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以及马丁·路德的“两个世界”的理论。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故A、B两项与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相符。“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3-体现了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维护统治;“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体现了上帝用恩典统治,故D项与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相符。世俗的世界也是由上帝建立的,并非与上帝无关,故本问答案为C项。(2)根据材料“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并结合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新的教会组织等概括归纳。(3)概括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可从如下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对比中概括,二是从马丁·路德反封建的程度方面概括。答案:(1)C(2)建立共和式长老制,实行政教合一。(3)主张世俗的权力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反封建不彻底。■自选练———————————————————1.(2019·长沙市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路德说)“我呼吁每一个人应该善待犹太人,同时教他们研读《圣经》,这样做,我想我们可以争取他们到我们这边来。”但当路德发现犹太人并不相应地转向新教时,他失望了,他曾经说:“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便是天使,凡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他开始仅仅反对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后来发展到反对一般的犹太人。1735年,当选帝侯约翰在萨克森驱逐犹太人时,一个犹太人曾经请路德出面调停,但他竟一口拒绝。他在《桌边细谈》一书中把“犹太人与教皇信奉者”视为“一丘之貉”的不敬神的坏蛋。晚年的路德更是公开指责犹太人,说他们是“一个僵颈、不信神、骄傲、邪恶、可厌的民族”,并声称:他们的学校及教堂应被付之一炬。——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他反对叛乱,他说:“叛乱不是正当的,不管它如何合乎正义;它的结果从来都是损害大于利益。……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造成损失和流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答案:(1)先:主张善待犹太人。原因:争取犹太人支持新教。后:指责(或排斥)犹太人。原因:部分犹太人放高利贷;犹太人不支持路德教;路德自己的认识趋于偏激狭隘。(2)进步性: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路德的新教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局限性:他反对革命(或他强调人民服从政府)。-4-2.(2019·北京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加尔文认为教会不可能救世赎罪,上帝早已预定了一切。得救与否由上帝决定,最重要的不是因信称义,而是坚持圣洁的生活。加尔文鼓励经商致富、放贷取利,认为正当的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材料二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强调: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上的异同点。(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宗教改革的实质。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异同点即可。(2)“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据此作答即可。答案:(1)异:加尔文认为人可以“因行称义”(通过坚持圣洁的生活和行为得到救赎);路德认为人应该“因信称义”(通过信仰得到救赎)。同:都反对罗马教廷和罗马教皇的统治;都认为可以借助《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无须经过教会;都主张简化教仪。(2)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3.(2019·曲靖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世纪20-30年代,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浪潮波及不列颠孤岛。罗马教廷迟迟不肯批准亨利八世(1491-1547年)上诉的离婚案,是诱发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在这场运动中,民族感情激励着英国人,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支持英王。宗教改革前夕,作为外来势力的罗马教皇,不但在英国享有教会管理权和世俗司法权,而且通过英格兰天主教会广占田产、征敛赋税,严重地阻碍了英国的独立发展。改革伊始,亨利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对英国天主教会特权加以限制。1531年2月,亨利召集主教会议,迫使他们接受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唯一的至尊领袖。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亨利被赋予了最高的和最充分的教会管理权。此外,议会还颁布法案,禁止主教将上任首年俸禄、年贡和什一税上交教廷,查封修道院财产,从经济上割断英国天主教会同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但从信仰上而言,亨利八世原本是个正统的天主教徒和天主教“信仰的保卫者”,根本反对马丁·路德等外来的新教信仰对其臣民的精神冲击,所以他根本无意改革天主教教义和礼仪,甚至还反对和阻止这种改革。——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影响。答案:(1)原因:教皇权力影响了英国王权;天主教对英国经济上的剥削和压榨;罗马教廷不肯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2)影响: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势力;加强了英国国王的权力,教会从属于国王;加强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英国民族的独立性;改革不彻底引发了之后进一步的清教运动。单元综合检测(五)(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须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解析:选D。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这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因此选D项。A、B两项是对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曲解。C项是出自加尔文的先定论。2.下列表述不符合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的是()A.《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B.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C.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D.思想核心是“先定论”解析:选B。“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是天主教会的说教,故选B项。其他三项符合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3.英国的清教主张“纯洁”英国国教,清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提倡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这实质上反映了()A.国教与清教矛盾尖锐B.天主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C.启蒙思想已广泛传播D.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愿望解析:选D。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6-是符合早期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愿望的,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也是需要清除天主教的残余的,例如简化宗教仪式,让新兴资产阶级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等关键的字眼和“积累资本”之间的内在联系。4.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的C.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解析:选C。凡是不符合教会教义的都被称为“异端”,材料所举例子都是近代杰出人物,所以C项正确。5.英国天主教神父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解析:选D。威廉·廷得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优化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1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