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朱店中学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朱店中学2019—2020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一、单选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世袭制度确立C.分封制度形成D.禅让制度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可知,第一次“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A正确;世袭制度确立是夏朝开始,分封制度形成是在西周时期,禅让制度确立是在尧舜禹时期,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建立中央集权制②实行分封制③确立礼制④首创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指周王朝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西周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2封制和尊卑分明的礼乐制,而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中央集权制始于秦朝。因此②③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①④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3.对“法令出一”的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法令制度由中央制定B.法令的颁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C.皇帝集行政、司法和军事于一身D.出于统一货币、度量衡的需要,国家颁布法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法令出一”指的是法律与军事行政命令皆出于皇帝一人之手,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三项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4.商朝在地方封的官职有A.侯、伯B.相、卿士C.卜、祝D.师、相【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故A正确;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B错误;朝廷的高官一般被称为清史。桑公是一个由人树立的贵族头衔,它不是永久的。此外,还有:占卜、祭祀和记录的历史,C错误;据上分析,协助商王决策的“相”是中央官员,D错误。【点睛】商朝中央和地方的官职如下: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中央官职:内服官(中央官职)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朝廷的高官一般被称为清史。桑公是一个由人树立的贵族头衔,它不是永久的。此外,还有占卜、祭祀和记录的历史,鬼神的占卜和祈祷,记录和书籍的书籍军官教师,太师和主要音乐家。地方官职: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3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尚书省和中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答案】D【解析】【详解】唐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能是: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故D正确;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故ABC错误。6.古代皇帝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在A.夏朝B.春秋时期C.秦朝D.西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因此皇帝这一称号最早出现于秦朝,选项C正确;夏朝和春秋时期并无皇帝称号,排除A、B;西汉时期这一称号已经出现,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及该制度内容。7.秦朝建立的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答案】C4【解析】【详解】秦始皇是秦朝第一个皇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为C。ABD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存在了,排除。8.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皇帝独尊C.三公九卿形同虚设D.皇权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可知,皇帝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处理一切事务”不符合史实,并且材料内容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没有体现皇帝是否处理一切事务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特点,没有体现皇帝对什么东西独尊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在有很高的地位,而不是形同虚设,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有关三公九卿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9.《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A.禅让制开始出现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C.分封制开始出现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此时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B正确;禅让制早已出现,而不是这时才开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分封制,排除CD项;510.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详解】“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是指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采用皇帝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行皇权至上,树立专制权威,B正确;炫耀文治武功不是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的目的,A错误;寻求暴政依据显然不符合皇帝制度设立的主观目的,C错误;宣扬君权神授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思想依据,D错误。11.《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略【详解】行中书省代表中书省管理地方,“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D项符合题意;行省制下,中央并不直接控制地方行政,排除A项;B项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排除;“多渠道、多层次管理”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项。12.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潮到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6D.秦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考古发掘,可知“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潮到商周时期,B项正确;原始社会没有政治文明,没有权力和地位的差别,A项错误;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我国政治已经有了较大发展,CD两项错误。13.以下各个措施中属于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①宋朝设参知政事②郡县制③元代在云南设置云南行省④明太祖废除丞相⑤清朝军机处设置A.①③⑤B.①②③C.④⑤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加强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和元代设置云南行省是对地方加强统治的表现,故②③正确;①④⑤是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的表现,错误。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4.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卿大夫由周王分封B.诸侯可能不是王族C.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D.士的地位由嫡长子继承【答案】A【解析】7【详解】西周分封制下,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王室,还有功臣、先代贵族,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分封制下,周王是天下共主,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地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5.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略【详解】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玉玺便是证据。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印章里的字都是统一的小篆,故秦朝统一了文字。秦朝在地方推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故C正确,排除ABD。16.“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A.①②③8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可知材料整体上肯定了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全面肯定其专制主义统治,作者主要是从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的角度评价秦始皇的措施。故②③④正确,选B项。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7.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扩大民主权利C.防止宰相权重难控D.完善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设置宰相人数较多,是为了防止宰相专权,加强君主专制,答案为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应该是调整地方官制,而不是调整中央官制,A错误;三省六部制度是专制体制的表现,不是民主的表现,B错误;中央三省六部制度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职权特征和作用来分析。18.元朝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9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行省制度的影响包括了题目中的四个选项,但是深远的影响是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延续至今,答案为A;BCD是行省制的影响,但不是最深远影响,排除。19.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开始废除井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漫画中信息可知,秦朝通过强化君主专制,创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依据漫画中“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信息可知,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①项正确;依据漫画中皇帝的装束和皇帝与三公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体制和三公九卿制度,②④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废除井田制的信息,③项错误。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20.春秋时期,养士之风兴起,但往往被时人指责是私心膨胀、不忠谋逆的行为;战国时期,养士成为卿大夫竞相标榜的时髦风气,形成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观念。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A.儒家学说不受诸侯重视B.宗法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政治动乱导致人才稀缺D.士族门阀势力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礼乐制度的崩坏,形成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观念,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士无常君,国无定臣”是儒家学说不受诸侯重视的结果,排除A;材料反映养士之风盛行,形成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观念,无法体现人才稀缺,排除C;材料反映养士之风盛行,与士族门阀势力兴起无关,排除D。21.有学者认为:“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应该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最为符合这一看法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答案】D【解析】“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的中央与地方权
本文标题: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朱店中学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