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了解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途径。在原始人类生活的年代,没有文字,所以只能靠考古发掘来了解原始人类的生活情况,故D选项正确;神话传说一定程度上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情况,但口说无凭,不能成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故A选项错误;史书记载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但只能作为对考古发掘的情况提供旁证,而不能成为第一手资料,故B选项错误;学者推断中含有很多学者个人的想法和推测,不能成为第一手资料,故C选项错误。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答案】B【解析】【详解】“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说明大多数墓葬中没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由此可证明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符合题意;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2稻堆积只能证明早其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只能证明当时的城市建造技术,排除C项;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只能证明历史的悠久,排除D项。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B.良渚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考古学家在河南堰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最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故C正确;姜寨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遗址,良渚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殷墟遗址是商朝的文化遗存,ABD不符合题意,排除。4.《史记正义》记载:“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与此记载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反映的是分封制,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分配政治权利的制度,故B项错误;郡县制是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5.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管理问题,没有涉及家庭和睦问题,故排除A选项;材料强调的是“长”字,而不是等级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C项反映的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故排除。点睛:材料长兄为父,老嫂比母阐明了在子女中当老大的就有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拉扯这个家。“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一丝类似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诸弟对长兄之尊敬仅次于父,故有长兄为父之说。6.《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①西周王室对诸侯失控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③中原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融合④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外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周王室衰微,晋国内乱,秦国偏安一隅,楚国自置,只有齐国到中原地区举行会盟,一些诸侯小国便欣然应允,材料内容体现了周王室衰微,但不代表西周王室对诸侯失控,①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周王室衰微,晋国内乱,秦国偏安一隅,楚国自置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诸侯争霸的局面,②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齐、楚、秦、晋的状态,没有体现中原王朝于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问题,③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所述其他几个强国没有参与争霸,导致齐国一国参与中原会盟而称霸,体现了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外因,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错误。7.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4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解析】“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B;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8.《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三公九卿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期实行军功爵制度,因由于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所造成的富贵家族对官位的垄断,使秦国出现“富贵之门必出于兵。”的局面,B选项符合题意。世卿世禄制度强调世袭,强调血缘关系,A选项错误。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朝首创,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排除。九品中正制度强调门第和族望,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点睛】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春秋以前列国普遍存在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在选拔人才,包括军事将领时,实行亲亲尊尊路线,主要在奴隶主贵族中选取。平日村社各级首领,战时也就是各级军官。战场上军功一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战国时列国推行的变法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特权。而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就为新的军功爵制出台准备了社会条件。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9.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突出表现在①从宗法分封到中央集权②铁制农具和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③从世卿制发展到任官制5④专制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伴随各国的变法运动,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①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的形成,②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世卿制逐渐被军功爵制取代,③正确;专制体制在秦朝统一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专制体制在秦朝统一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④错误,排除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解答。10.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答案】D【解析】【详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体现的是法家与时俱进的主张,D项主张法治,属于法家观点,故答案为D项。A项是儒家主张,B项是道家主张,C项是墨家主张,均排除。11.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谓“最深远的影响”指的是对后世产生的较长时间的影响。6由此可知,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应该是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以及拓展了疆域等都是对当时的影响,故ABD错误。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军事上,修筑长城;思想上,焚书坑儒。因此,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D正确,ABC错误。13.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参知政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指辅助皇帝,管理百官,料理各种国家大事。结合所学,秦朝初年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排除A;太尉掌全国军事,排除B;丞相为百官之长,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选C;参知政事是副宰相,设于宋代,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排除D。14.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7A.加速了国家分裂B.加强了中央集权C.增强了诸侯势力D.扩大了王国疆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子弟分封为列候,归所在的郡管辖”可知是推恩令,推恩令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选项符合题意。容易导致国家分裂的是郡国并行制而非推恩令,A选项错误。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选项错误。推恩令实施后,王国实际控制面积变小,D选项错误。【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1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8【解析】【详解】铸币权收归中央与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次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是秦朝,排除B;铸币权收归中央不会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材料“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表明汉武帝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16.《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C【解析】【详解】《诗》、《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一大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故选C项;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始皇帝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大受打击,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关,故排除D项。17.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中唱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反映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纷争。结束这种局面的事件是A.司马昭灭蜀B.司马炎代魏C.孙权称帝D.西晋灭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魏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因此西晋灭吴是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纷争,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纷争,而不是司马昭灭蜀,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
本文标题: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