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
教育调查报告1中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生科院04生本(2)班谭贞晶1、引言1.1抑郁的界定抑郁起源于拉丁文,意指“下压”,不同的研究者对抑郁的具体定义与解释各不相同。国外学者认为,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会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抑郁不仅会损害个体的动机和情绪,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我国学者孟昭兰认为,抑郁是一种复合性情绪体验。它与一般的悲伤不同,抑郁的体验比任何一种单一负性情绪更为强烈,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给人带来的痛苦更长。它除了悲伤外,还伴有痛苦、愤怒、自罪感、羞愧等情绪。冯正直将青少年抑郁界定为青少年期出现的以忧郁为主的显著而持久的悲哀、不幸和烦躁的情绪、行为和身心不适症状。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抑郁的核心特征是缺乏快乐,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身体和心理,伴随着行为和身心的不适症状。1.2抑郁对中学生的影响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强,自我实现愿望的提高,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抑郁症的困扰,甚至有的同学因抑郁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乃至采取自杀的行为。研究抑郁症现象及其成因,提高中学生对抑郁症的调适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中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中学生抑郁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进一步研究中学生的抑郁情绪,一方面,深化各种相关因素与抑郁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抑郁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中学生抑郁的预防与干预有重大意义。1.3本调查的概述本研究主要用问卷法,以湛江市两所中学的589名中学生为被试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测试,通过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考察性别、年级等因素对中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抑郁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2、研究对象与工具2.1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湛江市二中、二十三中随机抽取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9份,被试年龄在12-18岁之间,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表1.被试情况表(N=589)属性人数百分比(%)性别男32254.7女26745.3教育调查报告2年级初一9215.6初二9916.8初三10317.5高一11219.0高二8915.0高三9416.12.2研究工具采用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由Zung编制于1965年,为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因使用简便,能相当直观地放映人们抑郁的主观感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门诊病人的粗筛,情绪状态评定以及调查,科研等。该量表包括20个题项,评定的时间范围是“过去一周”的实际感觉,采用四级记分方法:选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症状;选2——小部分时间有症状;选3——相当多时间有症状;选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症状;题中带*号者为反向记分。将20个项目的各项分数相加,得到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是标准分.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0分。40分以下为无抑郁,40~47分属于轻度抑郁;48~55分为中度抑郁;56分以上则为重度抑郁。量表上还附上自制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家庭生活满意度、学习生活满意度、同伴关系满意度、健康状况等。其中家庭生活满意度、学习生活满意度、同伴关系满意度根据最近一周的个人体验按“满意或不满意”判定。抑郁和对生活的满意度是一种内在主观情绪体验感受,他人的评定虽然客观,但毕竟与主观体验有差距,正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自己是否真正幸福,只有目己最清楚。所以自我评定是一种相对可靠的抑郁测量方法。3、研究结果3.1中学生总体抑郁情绪的情况69%17%10%4%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图1.中学生抑郁程度的比例分布SDS报告31%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本调查表明,在589名中学生中教育调查报告3无抑郁症状的有405人,占69%;轻度抑郁的为99人,占17%;中度抑郁的为59人,占10%;重度抑郁的有26人,占4%(见图1)。3.2同一年级中不同性别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比较SDS抑郁自评得分大于或等于40分,视为有抑郁情绪。表1显示,在所调查的中学生中,同一年级不同性别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1.同一年级中不同性别的中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比较年级性别无抑郁人数抑郁人数抑郁情绪发生率(%)χ2p初一男381010.90.15910.05女3688.7初二男4599.10.92110.05女341111.1初三男322019.40.07920.05女302120.4高一男491210.70.54230.05女381311.6高二男311618.00.00500.05女281415.7高三男342627.76.4750.05女102425.53.3不同年级的中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比较SDS抑郁自评量表报告,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9.60%、20.20%、39.80%、22.30%、33.70%、53.20%,并提示初三、高三与其他各年级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图2.不同年级的中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的比较教育调查报告43.4与抑郁情绪相关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表2显示,对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同伴生活不满意的学生发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其他学生(p0.05)。表2.相关的因素对抑郁情绪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无抑郁人数抑郁人数抑郁情绪发生率(%)χ2p家庭生活满意度满意313298.5196.670.05不满意9215562.8学习生活满意度满意2283413.073.270.05不满意17715045.9同伴关系满意度满意363328.1298.900.05不满意4215279.44、讨论4.1中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的总体情况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本教育调查显示,中学生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是31%。这表明中学生的整体心理状态还可以,但仍然有的中学生存在抑郁问题。抑郁是困扰中学生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因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有严重抑郁心理的中学生,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4.2影响中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中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抑郁心理,既受他们个性、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4.2.1.性别、年级对中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及分析本调查发现,在中学生中,同一年级不同性别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初三、高三与其他各年级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初三、高三学生的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39.80%、53.20%。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还相当普遍。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常常取消各种课外活动,迫使学生“苦读升学书”。初三、高三的学生,要背负沉重的学习任务量和升学压力,频繁的考试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实际上变成了“应试活动”,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学习环境,越是临近中考、高考,为了保持自己名列前茅的学习优势地位,为了不辜负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为了学好知识为以后升学、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毕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落后的危机感和恐惧感,精神压力很大。教育调查报告54.2.2.家庭和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对中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及分析本调查还发现,生活中的重要相关事件对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中学生的抑郁与其对家庭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相关性,对家庭生活不满意更易使中学生产生抑郁。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构成改变、父母就业状况不理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的。这因为,父母婚姻不美满会导致学生生活与成长环境不健康;父母失业造成学生及其家庭生存压力增大;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倾向于采用情感温暖以及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理性而善意的理解,与子女更容易沟通,但同时他们会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干涉,以期待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他们对孩子的惩罚和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方式运用极为慎重,而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养育方式多是简单、粗暴、封闭的……因此,家庭生活的满意度是学生抑郁情绪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家庭生活不满意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学业是学生的重要生活事件,学业也是学生抑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学习生活的满意度存在密切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习,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方面,他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成绩来评价自己能力的高低和体验成败。不管是自身的需要,还是来自教师、父母等外界的压力,都使他们多表现出成就定向的特征。因此,学习满意度直接影响中学生抑郁症状水平。当然,对于有的学生而言,由于学习不如意而造成的抑郁情绪事过境迁也就消失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长期陷于这种负面情绪中,使之进而成为导致抑郁症的首要因素。同伴关系是抑郁的最具预测力的因素之一。中学生抑郁情绪显著与中学生的同伴关系相关。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接纳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同伴接纳水平即受欢迎程度反映了个体在同伴群体中的社交地位。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和适应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抑郁中学生与非抑郁中学生相比,参与班级活动较少,与班里的其他学生相比有较少的亲密感,与非抑郁少年相比感到较少的教师支持。而在同伴关系感到满意的中学生有更多朋友,发生抑郁情绪的风险较低。学生与同学及朋友相处不融洽,既可能是本身性格问题,也可能是家庭环境造成的消极生活态度,而人际关系不良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增加了罹患抑郁障碍的风险。青春期最重要的心理社会性变化是少年开始追求独立而摆脱他人,特别是摆脱父母家庭,他们的同伴关系增强了。因此探索同伴关系对抑郁的影响,探索同伴关系对抑郁情绪的调节作用是必要的。有抑郁情绪的中学生与无抑郁情绪的中学生相比,在生活中经历了更多压力事件。最大特征的事件是涉及到与家庭朋友的重要关系,涉及到学业好坏。毫无疑问,幸福的家庭生活、满意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中学生抵御抑郁情绪的有利保护因素。反之,则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5、对教育和干预的启示学业成绩对初中生抑郁的强大影响,同伴关系的满意感、家庭的温暖等对预防干预抑郁有利的因素。这几个因素也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交互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这些原因,可以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效地帮助他们摆脱抑郁的困扰提供有益的依据。下面就针对以上原因,就如何预防抑郁心理提几点建议:(1)调整个体的期望。有的中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生活事件不能形成正确教育调查报告6的认知和正确的期望,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因此,中学生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我,评价社会,摆脱自我无能心理的压力;既不盲目乐观,也不低估自己,从而合理地确定活动目标,使自己保持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良好心理状态。(2)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在考试中,正确看待排名次的做法,正确对待考试,明确考试的目的。同时,考得差的时候要对自己及时的反思和鼓励,激发自信心,及时消除自己的考试恐惧心理和考试失败后的自卑心理。(3)学会不良情绪的转移。抑郁本身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患抑郁症中学生的情绪总是悲观失望、对任何事情都无兴趣,受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因此,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完全可以抑制或消除抑郁。一方面,老师或心理咨询人员要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
本文标题:中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