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专题一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前提是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开始实行;C项说法错误,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除了分封制外还有宗法制和礼乐制度。D项正确,因为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而实行分封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地方,稳定西周的统治。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了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三千年。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2-【详解】根据所学,宗法制的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是避免了王位继承所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C项正确;世官制只推行过一段时间,无法影响三千年,故A项错误;分封制主要推行于周代,故B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从秦朝才开始建立,无法影响三千年,故排除D项。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贵族政治彻底瓦解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分封的诸侯听命于周天子,有出兵勤王的义务,从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处于战国后期,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已不予理睬,说明分封制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战国时期贵族政治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天子的权力从此时才开始削弱,天子的权力应该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削弱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而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4.歌曲《国家》中有一段歌词“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家国一体”体现了血缘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将国家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家国等观念无关。故选B。5.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3-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③三公中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④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是一个泛指。三公九卿制是一种君主专制的体现,所以②错误;③选项错误,太尉主管军事,监察百官的是丞相;④选项说法正确,本题选择D选项。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的是郡县制,属于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两者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没有顺应历史潮流,故D项错误。7.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4-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A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结合所学可知,目的在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正确;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8.《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分析】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9.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5-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本题选D。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10.下表是《海昏侯刘贺家族谱系表》,由此可见A.刺史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B.汉代贵族政治得到加强C.分封皇室宗族是专制皇权的体现D.汉代政治制度随意性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刘贺的父亲受封爵位是按照血缘关系而来,而这种血缘关系体现了皇权的特殊性,选项C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汉代是官僚政治而非贵族政治,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出汉代政治制度的随意性,排除D。-6-11.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A.君主权力遭到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军事战争基本结束D.分封制度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西汉时期功臣侯的分封数量越来越少,而王子侯的分封越来越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削弱王国实力,不是削弱君主权力,A错误。材料说明是削弱王侯势力,不是说明军事战争的结束,C错误。材料中分封制遭到削弱,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功臣侯不断减少,王子侯不断增加,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12.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郡县制下的乡里制度中,三老、啬夫等在基层管理方面尤为重要,而三老、啬夫不在国家行政体系中,因此这种基层管理体现了一定的自治色彩,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郡县制在秦朝就已经在全国推广,选项B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啬夫并不是中央直接任免,其不属于官僚体系,排除。-7-13.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目的就是为国家选拨优秀的人才,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指出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占一定的比例,还远未达到垄断的地步,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很多宰相出自世家大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说明门阀士族对科举制度仍有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世卿世禄制度指的是世袭制,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故D项错误。14.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化说明封建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相权受到削弱,这表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依然存在,故A项表述错误;材料并没有关于行政效率的论述,无法得出此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地位上升,并不能说明它们的决策权也扩大了,故C项错误。-8-15.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枢密副使D.知府【答案】C【解析】【详解】宋朝为了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C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的管理财政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A;兵部员外郎是六部中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B;知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D。16.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行省是中书省的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故C项正确;行省制是秦朝推广的郡县制的重大发展而非笼统继承,排除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并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能彻底解决,排除B;秦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排除D。17.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称为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9-A.保证了决策机密B.提高了行政效率C.强化了专制皇权D.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寄信上谕……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皇帝的上谕直接让受命令的人办理,不让其他人知道,说明其根本目的是加强皇帝对绝对权力的控制,故选C。材料中“寄信上谕”使决策更加快捷、保密,但是这些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排除AB;军机处此时已经不在是单纯的军务机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学生需要透过现象看到古代官制演变
本文标题: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