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量:70分钟分值:100分一、(每小题2分,共60分)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2、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②③④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5、“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B.大、小宗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2-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D.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6、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B宗法制下的家族等级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C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D礼乐制度起到了维护宗法制的作用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8、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10、下列对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B.“别黑白而定一尊”C.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D.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11、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王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3-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12、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制④皇权集中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5、下列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分组不同的是()A.太尉、通判B.丞相、参知政事C.御史大夫、刺史D.郡守、巡抚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17、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4-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1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9、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A.建立中朝B.设三省六部C.设三司使D.设立军机处20、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1、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22、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23、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地地地地方方方方年代年代年代年代ABCD24、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5-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25、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26、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27、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A、尚书省B、吏部C、门下省D、中书省28、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29、行省制度是自元朝以来实行的一种重要的地方行政体制,下列关于行省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清朝在继续实行这一制度的同时,在地方管理上又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B、行省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C、明朝时期进一步强化了行省的职能和权力D、是元朝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开始设置的30、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动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6-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26分)中央集权制是国家政体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特殊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遂废请侯改为郡县,以一威权,以专天下,其意主以自为,非意为民……故秦得擅其海内之势,无所拘忌,肆淫奢行,暴虐天下。——(东汉)荀悦《前汉纪•孝惠皇帝纪》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三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明)宋濂《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秦朝“暴虐天下”的制度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容易“害身丧国”的根源。(8分)-7-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的主要职权。(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行政体制”建设的认识。(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摧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4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分)-8-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6分)-9-2019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BBBBCBCCCCDDA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DCBADCCDBBADCD二、材料题(共40分)31、(24分)(1)原因:推行郡县制。背景:秦的统一。(8分)(2)创新之处:郡国并行制。根源:诸侯世袭。(8分)(3)主要职权: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地方势力。(4分)(4)认识:坚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防止中央集权过度或地方分权有余等倾向。(4分)32、(16分)(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4分)(2)积极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6分)(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的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6分)
本文标题: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