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中国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87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1906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有必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B.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在日益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中可以分析出,外国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性”;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美国教会势力最大,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故D项排除。2.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明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答案】D-2-【解析】:根据材料中“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主权意识淡薄,所以本题选D。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并不十分重视关税协定的问题,所以材料也反映不了清政府重视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的问题,所A项与材料不符;《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与英国签定,无法体现清政府“执行传统的抚夷政策”,据此可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的问题,据此可排除C.3.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党魁直接指派;党员也分成三个级别,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所有党员必须立下誓约,并加盖指模(即按手印),声明“牺牲自己,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其背景是A.君主专制势力十分强大B.领导涣散致革命屡次失败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民国时期民主化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立下誓约,并加盖指模”“牺牲自己,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说明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后屡次失败,从而决心加强革命领导组织力量的目的,故B项正确。从中华革命党分为首义党员等即可判断,当时时间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君主专制势力十分强大这个说法显然错误,故A项错误。孙中山要求党员按指印服从他,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由首领指派等信息说明,这些措施并不能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故C项错误。孙中山这些加强革命领导力量的行为,并不能体现民国时期民主化继续发展,故D项错误。4.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B.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C.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D.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3-【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议员们向咨议局提出了参政、改革等要求,这是民意的体现,说明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议员们向咨议局提出建议,无法体现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设立咨议局,企图以所谓的“议会民主政治”来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清朝统治,不是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排除D。5.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就中国近况谈道:“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文中的“起义”A.希望推翻清政府,建立太平盛世B.带有盲目的排外倾向C.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D.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C【解析】“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可知是武昌起义,此次起义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故C正确;A是太平天国运动;B是义和团运动;D是北伐战争。6.“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答案】B-4-【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故选B。A,C错在“为现代民主奠基”,D错在第一次跃迁起点指的是辛亥革命。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不同时期7.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于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排除;揭开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序幕的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排除;材料主旨与民族民主思想传播无关,故C项排除;结合“1919年5月”和“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社会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D正确。8.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其后党中央所在地几经变迁,大致路线图是上海→武汉→上海→①→陕北地区→②→北平。其中①、②两处变迁的地点及迁移至此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A.①瑞金,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受阻B.①西柏坡,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C.②瑞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②西柏坡,解放战争转入反攻阶段-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地区之前进行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之前根据地在瑞金,所以排除B、C选项。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前期的根据地,所以本题排除D选项,选择A选项。9.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据此可知省份1926年6月1927年6月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广东64776666.07000007.6湖南381503.9451714049.4湖北41200.4250260027.3江西11530.13826174.2河南27000027.52455002.7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C.广东农会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数据“1926年6月—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可知,湖北省的农会会员增长最快,在全国的比例也有很大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广东国民政府迁到湖北武汉,湖北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故答案为B项;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故A排除;广东农会会员占比剧降,这并不能说明广东-6-农会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故C排除;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广东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湖南并不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故D排除。10.1924年6月,邓泽如、张继等人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这表明A.国民党右派排挤和攻击共产党的倾向渐露端倪B.北伐战争受挫导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出现裂痕C.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导致国共关系破裂D.奋斗目标本质不同使国共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可以得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开始排挤攻击共产党,A正确;B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国共关系破裂说法与史实不符;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在于二者有着合作的政治基础,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的理解和掌握。11.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传唱的革命歌曲的曲谱(部分)。该时期A.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突出的社会矛盾B.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C.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蓬勃开展D.开展土地革命是这时期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答案】C【解析】材料中给出的关键词主要体现在歌词上,歌词中包含“军阀”“工农……联合”等字样,结-7-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农联合除军阀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时期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帝国主义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独立领导革命;D选项错误,这一时期之后才是土地革命时期。12.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来华参战的美国飞行员的军装上缝有一块被称为“血幅”的绸布,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这一做法旨在A.提高对飞行员的营救率B.极力宣传中美联合抗战C.表明中国加入盟国作战D.宣扬美国飞行员的战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来看,缝这一绸布是为了在美国飞行员遇到危险时,中国人能及时救助。故答案为A项;B项中的“极力宣传”,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与盟国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飞行员的战绩,排除D项。13.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8-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37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正组织淞沪会战。从材料信息看,顾维钧希望与会各国在“道义上”“物资上”“财政和经济上”扶持中国,否则日本制造的“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将会难以制止。由此可知,顾维钧是在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故选A项。顾维钧发言的主要目的并非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反蒋:1、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造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却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的内外局势。逼蒋抗日1、在中共的号召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东北杭
本文标题: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5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