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由此可知分封制A.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B.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C.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D.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目中“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这一叙述可知,题目强调的是分封制对于政治结构上稳定秩序的作用,即通过明确规定贵族间等级秩序,以强化统治,有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而无法得出加剧社会分化的结论,材料也没有提到对国家统一或中央集权的影响。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2.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表明柳宗元A.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C.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D.主张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答案】B【解析】柳宗元的这段话意思是:秦朝用废除分封诸侯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它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自己,所以选B;材料所述是在肯定秦朝的制度,故AC与题意不符;题目在说郡县制,不是选官制度,故排除D。2点睛: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中书舍人各拟意见,称为“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经门下省,由其属官给事中一番覆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诏书才算合法。这反映出唐代A.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B.皇权与相权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C.三省互相牵制避免了丞相专权D.皇帝对军国大事拥有最终决策权【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了宰相集体议事,三省相互制约,避免个别宰相(权臣)专权,相权较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再由中书省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说明皇权对相权的制约,故B项正确。AC项说法不全面,排除;D项题干没有体现。点睛:本题涉及到皇权的问题。在秦朝至明朝以前,皇权不是高度专制,而是受到其他官制的制约,如谏议机构等,明清以后,专门的谏议机构没有了,皇权得到了高度加强。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A.君主专制制度加强B.君主与内阁拥有同等决策权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答案】C【解析】材料“所有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可以看出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错在“同等决策权”;D项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3点睛:材料“所有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是解题的关键。5.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维护公民平等B.限制公权滥用C.主张法律至上D.追求司法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由“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可知罗马法限制公权滥用,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公民的个人权利,没有体现公民平等的内容,故A项排除;由“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可知没有强调法律至上,故C项排除;司法公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点睛】“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是解题的关键。6.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的公民大会主要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等重大事宜,但其所讨论的议案都是由五百人会议提交的,否则任何公民都会因“违制罪”而被诉之于陪审法庭,因此公民大会只有对议案的讨论和决定权而无提案权。这表明当时的雅典城邦()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B.体现出法律至上的精神C.体现了权力分工的原则D.防止执政者权力的滥用【答案】C【解析】“公民大会主要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等重大事宜”“陪审法庭”说明当时雅典城邦权力分工的原则,C正确;A是美国政体特征,不符合材料主旨;法律至上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D不是材料中意思主旨,排除。7.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费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4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B.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说明,《大宪章》开了“限政”的先河;材料“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说明光荣革命是对政治传统的所捍卫,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光荣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721年,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和“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从中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8.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不能反映A.主权在民原则B.联邦制原则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可知A表述符合材料;根据“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可知B符合材料;根据“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可知C符合材料;D材料没体现。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9.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5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试图恢复封建君主专制B.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意在强调法国君主派反对回复封建君主专制,这其实是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意在强调法国君主派反对恢复封建君主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派也是主建立资产阶级政府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法国君主派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0.《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答案】D【解析】从题中的“平等”“均用平礼”“对等级别”等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外交具有了近代文明的色彩,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能从题干信息中获得,故排除。点睛:材料“平等”“均用平礼”“对等级别”是解题的关键。11.187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约,双方均开放通商口岸,对方军舰可自由驶入;188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巴西签约,互给最惠国待遇而取消协定关税等内容。这表明晚清政府A.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B.意在改变外交屈辱地位C.初步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D.推动弱势国家走向联合【答案】C【解析】“双方均开放通商口岸、取消协定关税”等字眼体现的是近代主权国家意识,所以材料也就表明了晚清政府初步具备了近代主权国家意识,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晚清政府不会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也不改变外交屈辱地位,选项A、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清政府也没有推动弱势国家走向联合,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12.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C.内外时局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是从清政府的角度出发,“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是由于日本侵华,才强调民族革命,表明内外时局不同,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不同,故C正确;史料、史观、社会性质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713.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答案】D【解析】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之时,列强并没有反对,相反瓜分中国的趋势得到缓和,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矛盾,故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义和团运动的信息,故A错误;美国此时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B错误;C中改革显然不符合列强的主要目的。14.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A.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B.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C.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D.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答案】D【解析】材料“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反映了统一后的德国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故D正确;“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故B错误;“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说法也过于绝对,故C错误。故选D。815.当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南方的张謇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而忧虑。他们的忧虑反映了当时中国A.实行共和政体的时机尚不成熟B.南方与北方间的分歧无法弥合C.急欲结束动乱,稳定社会政局D.希望与英国合作共同对抗日本【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涉及的南北议和,指的是辛革命时期,根据材料“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说明南北政权的谈判中出现的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不是实行共和政体的时机不够成熟,而是南北两大政权之间的存亡,故A项错误;“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是暂时分歧,
本文标题: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9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