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安徽省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卿大夫—士—诸侯3.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A.军功B.血缘C.品德D.才能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5.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决定重大军政事务C.处理朝廷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6.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①皇权至上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③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中国2000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8.唐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A.设立六部B.分化相权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9.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10.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1.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12.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在某一时期以前的政治不是君主专制。他的论据是:我们没有办-2-法无视那些机构、那些制度、那些中央内部权力制衡的制度架构而因为皇帝处于最高地位就认为皇帝专制。“某一时期”指的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3.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A.废丞相后朱元璋设立了内阁B.对专制皇权有一定制约C.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D.是明朝主要的决策机构14.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皇权代替相权B.皇权日益强化C.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D.皇权与相权妥协15.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C.通政使司→内阁→皇帝D.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16.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这种做法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17.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指出,雅典公民只是言辞的欣赏者,根据演说词的好坏来判断事实,而政治领袖们“忙于施展个人阴谋,以图获得对民众的领导权”。这一论述旨在()A.表达对雅典公民的赞赏B.说明民主政治存在弊端C.表达对民主政治的反对D.说明政治素养的重要性18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交流频繁B.法律体系完备C.民主政治发展D.人文思想盛行19.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梭伦政制……按照希腊的政治概念,这是一种金权政治(Timocracy),而不是民主政治。”他的评价针对的是梭伦改革中的()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议事会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2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1.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东罗马帝国22.雅典的贵族会议是雅典较为古老的政治机构,一开始有权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处理政务,制定和维护法律,维持司法,甚至操控宗教,其成员终身任职。公元前5世纪在厄菲尔特改革中贵族会议仅有的审理弹劾案、审查新上任官员资格和审核卸任官员的权力也被剥夺,有学者认为此时的贵族会议已经成为空壳。贵族会议权力的变化折射出A.商品经济的发展B.思想文化的繁荣C.公民素质的提高D.民主政治的发展-3-23.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里斯提德本人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其原因,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C.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D.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2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A.闭关锁国、重视农业B.人民主权、轮番而治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D.贵族政治、僭主当政25.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其中的“一部分人”是指古希腊的A.贵族阶层B.成年男性公民C.工商业者阶层D.外来移民26.“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古代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联系27.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雅典人享有公民权利B.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C.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度D.梭伦改革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28.古代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29.梅加克勒斯是生活在雅典山地地区的一个贫苦的平民,站在他的角度,他最赞赏梭伦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议事会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30.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每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31史载,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城内大约有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5万名外邦人,还有大约10万名奴隶,妇女和儿童也有10万人。这种情况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A.受到了工商业繁荣的影响B.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C.在参政方式上存在多样化D.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4-32.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十将军除外)。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A.间接民主B.直接民主C.人人平等D.机会至上33.“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于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B.梭伦执政时期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3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35.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36.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A.注重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37.有学者指出,两千年前的罗马也是天下国家的观念,也是兼容、宽大而非民族国家的时代。当时的罗马维系“天下国家”的工具是A.民主政治B.公民大会C.罗马法D.贵族共和制38.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A.道德意识的法律化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C.通过法律塑造道德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39.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40.《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制定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C.提高了平民的社会权力D.使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减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41题10分,42题10分;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5-——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1)据材料一,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材料三罗马法的影响波及到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万刚《中国法制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国际法制定的背景和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影响。(5分)-7-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政治参考答案一、
本文标题:安徽省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