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社会学》(社会组织)
第三章:社会组织阅读与思考:公元15世纪,一位智勇双全的船长哥伦布直接得到了西班牙国王与王后的支持,指挥着三条小船一直向西航行,到达了他预想中的“东印度群岛”,后来实际证明这是一块未被发现的新大陆——美洲大陆。在航行的过程中,哥伦布对将要到达的地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一无所知,他一人负责指挥船员、排解机械故障、熟悉当地文化、协调各种问题,最终完成了这项创举。而公元20世纪,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同为划时代的壮举,阿姆斯特朗的境遇却完全不同。他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包括几十个像阿姆斯特朗这样的宇航员,上百个各领域的专家,上千个协调工作人员。哥伦布必须独立作出的决定和行动,阿姆斯特朗却有一个专家系统作为后盾,他几乎不必也不需要独立做出什么决定。一点感想:试想在当今社会,哥伦布的船队是否能够驶出港口都是个问题。首先他要填写好各种申请表格,等待造船公司准备好他的航船,他和船员们要接受航海技术和知识方面的考核,领取官方的护照,船上的货物要具备海关证明文件,更甚者他们还要具备已经注射各种疫苗的证明,缺少任何一项,远航都是不可能的。本章主要内容一、社会组织的基本解释二、组织理论的发展三、中国社会组织分析一、社会组织的基本解释在现代社会,不仅一次远航要同各种组织部门打交道,就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也是时刻离不开组织的。我们每天穿梭在各种不同的组织间,以至于我们已经对组织熟视无睹,很少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社会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类为什么创造了它们?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做了什么?1.社会组织的概念社会组织,通常简称为组织。组织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工具”、“手段”。1873年,斯宾塞首次将“组织”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他在提出“社会有机体”概念的同时,把“组织”看作是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社会组织的概念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组织是指一切人类活动结成的群体,包括家庭一类的初级群体;狭义的组织概念也是通常组织研究中所采纳的概念,则专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正式社会组织,也称为次级群体。正式的社会组织是在初级群体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它的发展伴随着的是初级群体的衰落。从前家庭和邻里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在初级群体中可以获得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各种必需品和资源;在今天,我们将不大可能与为我们提供这些服务或资源的人直接面对面;在情感上,组织打破了初级群体中“田园诗”般完美而又亲密的人际关系,各种大型正式的组织逐渐取代了初级群体,主宰着我们的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是正式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定义:社会组织就是人们为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协调彼此行动从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单元。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家族、政府、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则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2.社会组织的特征与要素(1)社会组织的特征①每个组织都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②组织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和权力分配体系。③组织内部存在权力中心。④组织成员是经常流动的。(2)社会组织的要素①行动规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章制度。②参与者。是指组织中的成员。之所以提出参与者的概念,是为了避免仅仅强调社会组织对成员的决定制约方面,贬低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目标。目标既作为组织的特征,也作为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见目标对组织的重要性。(2)社会组织的要素④一定的技术和物质设备。组织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把资源转化成组织的输出,技术是由组织成员掌握,但是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设备可供使用,才能使组织正常运转。⑤环境。没有一个组织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组织都依赖着它所处的更大的环境,包括其必须适应的物质、技术、文化和社会环境。组织和环境之间并不是单向作用的关系,组织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2)社会组织的要素行动规范、参与者、目标、技术、环境都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哪个元素是绝对重要的、占绝对优势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3.社会组织的分类(1)按照组织的受益者与功能把组织分为四类:互惠组织。这类组织的目标是使组织成员都受益,包括工会、教会、俱乐部等组织。服务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组织的目标是使组织以外的,与组织有接触的特定人受益,包括医院、学校等。3.社会组织的分类经营性组织。这类组织以盈利作为组织活动的最终目标,组织的结构和运转都以效率和利润为中心,因此经营性组织是最具创新性的组织。这类组织包括公司、工厂、零售商店等。公益组织。公益组织的受益者不仅包括与组织有直接接触的人,还包括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大众。这类组织不以盈利为目标,能够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行政功能。科研机构、政府机构、邮局等都属于公益组织。3.社会组织的分类(2)根据组织内的权力类型和组织成员的服从方式将组织进行分类:疏远类组织。疏远类组织以强制权力为基础,迫使组织成员服从组织要求,使不服从组织的成员遭受痛苦或死亡。组织成员对组织持极端的否定态度,通常是被迫加入组织的。这类组织包括军队、监狱、集中营等。3.社会组织的分类道德类组织。加入组织的成员是被组织所感召,将组织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成员基于兴趣和志愿加入,并可以随时退出。道德类组织包括教会、党派、志愿者组织等;功利类组织。组织主要利用金钱和物质的刺激来获取成员的服从。组织占有一定资源,这些资源又是成员想得到的,从而强化了组织对成员的控制关系,成员对组织的感情并不强烈。工商企业是功利组织的典型代表。4.中国社会组织的分类中国的组织分类一直采用两类标准:一是按产业为标准的分类;二是按企事业、国家机关、党派及人民团体机构编制的性质为标准的分类。4.中国社会组织的分类最新的分类方案是按单位类别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一是法人单位企业法人机关、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居(村)委会其他法人二是产业活动单位二、组织理论的发展1.韦伯的科层制组织理论(1)科层制的含义科层制(或翻译为官僚制)是现代组织结构的一种典型的正规化形式。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指出了科层制的基本特点:①组织成员的活动有统一规则,按规章办事,不必一事立一个规矩,这样可减少纠纷和提高效率。②组织内分成各个部门,每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任务的工具和方法部有明确的规定。(1)科层制的含义③组织机构按层设立,下层结构和下级职位的人受上级的监督和控制。④职务行为的规则是专门性的,有着专门的技术规范,因此,各项职务的人要经专门训练,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⑤公私分明,个人财产与公共财产划分清楚,不能混淆。⑥组织的资源必须根据组织的需要分配使用,任何个人都不能垄断。⑦组织的一切活动,如决策制定的规则、行为等都有文字记录等。(2)科层制的弊端①仪式主义。规则和规范往往并非如韦伯所说的那样,促进了合理的决策和效率。②练就无能。由于科层制分工细致,每个人都从事非常专门化的、固定的、千篇一律的工作,使他们以刻板的程序和技术去处理分配给他们的工作。③彼得原理。科层制组织中,依据人员的工作成绩来决定升迁,是一项有害的方法。一个人工作表现极佳,因而逐级晋升,一直提升到他个人能力难以胜任的职位为止。“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其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2)科层制的弊端④帕金森定律。韦伯研究科层制时,未曾预见到机构臃肿的问题。其要点有二:其一,一位官员希望增加部属,而不希望增加对手;其二,官员们都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⑤寡头政治。寡头政治就是一个组织为少数或一个小团体所控制。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认为: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正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合理化、科层化进程。以麦当劳化为表现的科层制,在其表面合理性的背后是深刻的实际上的不合理,它或许符合了工具理性,但却不符合人类的生存理性。2.权变理论“权变”,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权变理论产生于一般系统论。组织与其他组织,组织与系统的关系,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权变理论认为:不同的环境对组织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市场条件下或技术中以不确定性及快速变化为特征的环境,相比那些稳定环境而言,更会对系统提出不同的要求,包括限制和机会。权变理论的两个前提假设:不存在最佳的组织方式;任何组织方式之间都不等效。接着又提出了第三个假设,这个假设也可以代表权变理论家的基本观点:最佳的组织方式有赖于组织环境的特质。权变理论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在不稳定的环境下,提出最适宜环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三、中国社会组织分析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组织结构总的特征表现为:资源的独占性。功能全面性。控制的严密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组织的性质与作用开始转变。组织的自主性增强。组织的开放度增加。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1.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分析中国政府组织结构,是指以一定的权威性的制度所规定的中国政府组织方式及关系模式,包括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机构设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方面。(1)中国政府管理主体的二元化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在作为一个政治因素发挥作用,而是处在同政府一样的前台位置来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政府和政党形成了中国二元管理主体的结构。(2)中国政府组织结构的科层化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机构,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组织系统。我国现行的政府组织结构是由条块分割,纵向的层级制和横向的职能制的结合,政府自上而下统一划分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幅度。这种形式上权力自上而下,职能分工明确的划分带有科层制的组织特征。(3)政府权威结构的人格化倾向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虽然带有科层制的形式,但是在具体的运作上却存在诸多的非理性的因素。在政府机构中存在着严重的人格权威大于法治权威的现象,人治而不是法治。2.中国非营利组织分析非营利组织同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非营利组织(NPO)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概念,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是美国学者萨拉蒙的观点。他将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归纳为7个方面:正式组织、非政府、非营利分配、自我管理、志愿、非政治性以及非宗教性。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我国的NPO组织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像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都是我国比较成功的非营利组织。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不存在西方国家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接受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具有“官民二重性”。在我国,组织除了要符合一定条件外,还要找到某个政府部门作为本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并且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和管理。这种双重管理体制使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处在一个两难困境上。一方面,我国非营利组织受政府部门监管,并且政府是组织经费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NPO组织从政府的监管下脱离出来,经费来源就变成了一个突出问题,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筹集经费上,势必会影响到组织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又有向营利性企业发展的嫌疑。如何既保持独立性又保障组织的生存成为我国NPO组织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章复习练习题】1.什么是社会组织?2.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特征。3.对于韦伯提出的科层制,你是如何认识的?4.试结合本章内容对一现实中的营利性组织(如企业)加以分析。
本文标题:《社会学》(社会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