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3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每小题1.5分,共63分.)1.毛泽东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2.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革命口号出现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3.《秋收起义暴动歌》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C.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革命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某部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直接原因是A.王明的“左”倾错误在根据地全面贯彻B.我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日本扩大侵华,要抗日必须北上5.事实上确立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中共“二大”6.“……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7.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8.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积极抗击日军,其中最大的一次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B.忻口战役C.雁门关伏击战D.台儿庄战役9.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据此推断此诗创作于A.武昌起义期间B.北伐战争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重庆谈判期间10.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不包括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1.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它诞生的标志是A.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B.巴黎公社的建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12.171年前的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一家并不起眼的印刷所,印刷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2-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那么其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B.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马、恩的天才与革命实践D.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13.巴黎公社起义事实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A.资本主义所有制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B.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C.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资本主义社会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14.二月革命的最直接结果是A.推翻了的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起两个并存政权C.使俄国退出一战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5.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确的解释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统治C.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6.新中国人民政府管理和建设国家的最早法律依据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7.当前我国法律并不允许“安乐死”,而宁夏女孩李燕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现在已经丧失了自理能力,她希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能够审查讨论《安乐死申请》议案,决定是否就“安乐死”立法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最高人民法院D.国务院司法部1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首要任务是A.总结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选举新一届国家主要领导人19.1966—1976年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正在进行A.“文化大革命”B.“大跃进”C.社会主义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20.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协会议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C.第一届人大会议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字方针的提出2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B.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下列哪些内容属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3-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意图是挑拨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裂祖国。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待西藏一直给予特殊照顾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人大制度D.一国两制政策26.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27.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28.以下两幅图反映了①“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②香港和澳门进入了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时期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④中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所接受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30.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重要共识,通称“九二共识”。即A.和平统一B.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C.一国两制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1.邓小平在1984年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2.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孤立、威胁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B.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C.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D.中国推动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D.北约组织的建立34.A.B.C.D.两大阵营的对立35.“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A.美国20世纪“金元外交”的继续B.以经济手段控制欧洲C.援助希腊、土耳其D.帮助日本复兴经济36.二战后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下列事件中,对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①日本的崛起②欧洲共同体形成③不结盟运动兴起④华沙条约组织建立-4-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7.二战后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A.美国重新称霸世界B.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崛起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8.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根源是A.两极格局的结束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C.美国、西欧、日本的相互竞争D.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39.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的影响C.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D.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40.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①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施压②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③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④4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使用了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A.说明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B.体现了各国分工合作精神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42.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发展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军事政治对抗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7分)二、非选择题(有3小题。第43题12分,第44题10分,第45题15分)43.从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苦难?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12分)44.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10分)45.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15分)-5-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每小题1.5分,共63分.)1C.2C.3B.4C.5B.6C.7D.8D.9D.10B.11C.12A.13C.14A.15D.16B.17A.18B.19A.20B.21A.22D.23C.24C.25A.26A.27A.28A.29D.30D.31D.32B.33A.34C.35B.36B.37D.38B.39C.40D.41C.42B.二、非选择题(有3小题。第43题12分,第44题10分,第45题15分)43、答案提示:1、⑴进行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军事略活动,抢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⑵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典型事件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实验。2、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装地进行了百团大战,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成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⑶国民党军队不仅在国内抗击日军,还派出远征军赴缅作战击败侵缅日军。⑷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44、答案提示:1、A.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B.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政治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C.战略反攻复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D.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本文标题: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