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1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1.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A.a:秦朝时儒学陷入低潮B.b: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消亡C.c: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冲击D.d:明末清初时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3.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4.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的对策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他的这一观点()A.有利于规范皇权的运用B.背离了儒家仁政思想C.认为皇权是民意的安排D.实际上限制了君主权力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6.据《汉书•儒林传》“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A.汉政府的大力提倡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新发展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D.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7.孔子曾说:“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孔子强调的()A.治国的策略B.对生活的热忱C.个人的修养D.文人处世原则8.《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9.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10.韩非子说:“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这一思想可概括为()A.“恩威并施,赏罚并重”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2C.“专职专任,定位管理”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11.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1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3.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D.限制父母分配权利14.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A.致良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15.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1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批判君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17.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A.民本思想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工商皆本D.保留君主制18.“在李贽眼里,无论君主还是圣人,既不能‘高飞远举’,也常怀‘势利之心’,甚至有时一般‘夫妇所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告诫人们‘勿高视一切圣人也’。”材料表明李贽()A.否定权威崇拜B.否定君权神授C.否定君主专制D.主张人民主权19.“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A.李贽《藏书》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C.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D.王夫之《读通鉴论》20.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21.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22.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盛唐书法家是()3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赵孟頫23.有人这样评价宋朝的两位豪放派大词人:一个如日出时的万马奔腾,长啸遨游;一个如日落时两军生死鏖战,纵是不悦耳的嘶喊,也出自肺腑的悲壮沉郁。这两位词人是()A.辛弃疾、李清照B.陆游、辛弃疾C.苏轼、辛弃疾D.陆游、李清照24.刘泽华先生说:“就实而论,荀子思想中的法家气味是相当浓厚的。可以说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是最早把儒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兼爱非攻B.人性本恶C.天行有常D.民水君舟25.《黄帝内经》提出了“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此相吻合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存理灭欲26.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D.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27.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28.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9.“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A.重文轻技的特点B.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D.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30.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1.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32.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4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3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34.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共有二十余处描写“杀牛宰马”的场面。与其时代相近的其他作品相比,《水浒传》中屠牛、吃牛肉的描写特点是很突出的。这种描写特点反映的是A.北宋的畜牧业落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C.人民反封建的精神D.宋元时期政治的黑暗35.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C.商品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6.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37.明清之际,为了恢复被理学家歪曲了的“理”与“心性”的本来面目,使之从“神化”中摆脱出来,就必须用博雅考据之实学取代宋儒明心见性之虚学。此言论旨在()A.倡导经世致用B.提倡以史为鉴C.摆脱儒家桎梏D.反对君主专制38.顾炎武在《郡县论九篇》中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近代西方创立的政治制度哪一个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联邦制D.议会内阁制39.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倡导重德修身B.适应皇权的需要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40.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41.(15分)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5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
本文标题: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