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某思想家曾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下列言论与他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B.“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不知礼,无以立也”体现的是对礼的重视,属于儒家主张。C选项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道家的主张,排除;B选项属于法家的主张,排除;D选项属于兵家的主张,排除。2.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其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轻罪重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期在地方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是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A选项符合题意;奖励耕织属于农业上的措施,B选项排除;奖励军功属于军事上的措施,C选项排除;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现的是严刑酷法,D选项排除。3.2019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员在咸阳市渭城区发现了75座战国秦墓。其中一座高等级秦墓随葬品极其丰富,绝大多数为铜器。墓中发现铸有巴蜀式符号的铜矛、错金银鸟虫书的吴越式戈、楚式戈等兵器,还发现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这些文物印证了A我国青铜文化正处于辉煌时期B.战国时期列国之间存在文化交流C.外来物品大量进入到中原地区2D.“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开始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秦墓、墓中发现铸有巴蜀式符号的铜矛、错金银鸟虫书的吴越式戈、楚式戈等兵器,还发现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可知体现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B选项符合题意;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A选项排除;秦国地处边陲,不属于中原地区,C选项排除;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土了随葬品,这说明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D选项排除。4.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时,创作了如图漫画。结合所学可以推断,他画的应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中的信息是一位帝王利用儒家的保龄球打倒其它各派学说的瓶子,这主要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秦始皇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A选项排除;唐太宗和宋太祖与独尊儒术无关,CD选项排除。5.有学者指出,尽管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上不归于一、政治上不归于一的时代”,但是在科技方面却颇有成就。下列选项中,能够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授时历》D.《本草纲目》【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作品,B选项符合题意;《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A选项排除;《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写的,C选项排除;《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D选项排除。36.唐代法律规定男子二十一岁开始服兵役。有一次右仆射(注:位同宰相)提议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给事中魏征拒绝署敕,最终该提议未得通过。此时魏征任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A.大理寺B.尚书省C.中书省D.门下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征未通过征兵范围扩大的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具体的执行,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BC选项排除;唐朝的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7.《资治通鉴》中记载: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结合所学,下列解读正确的有①因认为“天可汗”称号降低了大唐天子的身份,唐太宗没有接受这一称号②由于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因而得到周边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戴③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置都护府等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这可用于研究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看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可汗”是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体现的是唐太宗怀柔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也接受了这一称号,①错误,ABC选项排除;②③④表述符合唐朝开明的民族关系及司马光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看法,因此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8.绘制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如下导图。其中①②、③处应依次填入A.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积弱”局面、保甲法与将兵法B.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积弱”局面、市易法与均输法4C.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积贫”局面、保马法与保甲法D.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积贫”局面、严格“恩荫”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结果就是经常换防各地的驻屯军队,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出现,最终形成“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时期,为了改变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现状,实行的保甲法和将兵法,增强的军队的战斗力,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与统兵权和调兵权相分离无关,B选项排除;程朱理学属于宋朝思想领域上的变化,与军事的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与军事的政策无关,D选项排除。9.如图为《北宋东京城商业区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能够得出的结论有①东京城的商业街区分布比较广泛②当时的“市”开始打破时间限制③北宋都城的市民娱乐生活丰富④两宋时期各大城市均发展迅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北宋东京的重要商业街和商业繁华地区的分布来看,东京城的商业区分布比较广泛,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勾栏瓦肆在宋朝属于娱乐场所,在材料中多处有分布,这说明北宋都城的市民娱乐生活丰富,③正确,因此①③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宋朝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②错误;仅从东京城的发展是无法推出两宋时期各大城市均发展迅速的结论的,属于以偏概全,另外北宋灭亡之后才有南宋,因此④错误,ACD选项排除。510.“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是指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北宋初年,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文人治国”,宋代开国帝王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选择,将士大夫群体作为唯一可信赖依托的对象。由此最符合的是宋朝。C正确。考点:王安石变法点评:本题要求对主要朝代重要制度有准确的记忆,再结合材料对照判断属于和朝代。【详解】11.云南大理城外有一块“元世祖平云南碑”,其上有文曰:“云南平,列为郡县,凡总府三十七,散府八,州六十,县五十……分隶诸道,立于中庆以统之。”其中应为A.宣政院B.节度使C.枢密院D.行中书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是行省,由中央政府管辖,D选项符合题意;宣政院主要管辖的西藏地区,A选项排除;节度使是唐朝藩镇的产物,B选项排除;枢密院管理的是军事,C选项排除。12.尚书、中书令和侍中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汉武帝设中朝后尚书地位渐重,魏晋时尚书省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南北朝时中书令和侍中权力增大,到隋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变成了包括决策、审议和行政机构在内的政权机关。以上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表明6A.汉朝是中国建立君主专制制度的开端B.不断分割相权是强化皇权的唯一途径C.增设新机构使政府的行政效率大为提高D.内廷官员外朝化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尚书、中书令和侍中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最后发展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来加强皇权,体现的是内廷官员的外朝化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D选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A选项排除;B选项中唯一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与行政效率提高无关,C选项排除。13.以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符合康熙帝的是A.述而不作,万世师表B.善于纳谏,完善科举C.缔造统一,创立新制D.维护主权,捍卫统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康熙帝在西北平定蒙古准格尔部叛乱,在西南平定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在东北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在东南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维护国家主权,捍卫祖国统一,故D正确;A是孔子,B是唐太宗,C是秦始皇,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14.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戊戌变法的时间线索将以下地点排序,正确的是①菜市口——戊戌六君子就义地点②颐和园仁寿殿——光绪帝接见康有为地点③松筠庵——公车上书发生地点④安徽会馆——强学会成立地点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戊戌六君子就义的时间是1898年9月28日;②光绪帝在颐7和园接见康有为时间是1898年6月16日;③公车上书时间是在1895年5月;④强学会的成立时间是1895年11月,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④②①,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15.据统计,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五日,共有339人次向皇帝上书417件。此现象得益于百日维新期间A.鼓励官民上书言事B.设立农工商总局C.在京师设立大学堂D.行宪法、开国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时期群众和官员对皇帝上书数量增加,这主要和百日维新时期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设立农工商总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选项排除;在京师设立大学堂属于文教方面的措施,C选项排除;行宪法、开国会不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仅停留在口号,D选项排除。16.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被称作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的近代思想家是A.王韬B.郑观应C.康有为D.严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翻译的是《天演论》,促进了近代中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被称为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D选项符合题意;王韬和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代表,AB选项排除;康有为的代表作是《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C选项排除。17.京张高铁预计2019年底全线通车。它和110年前的京张铁路处在同一个起点和终点。回溯历史,京张铁路修建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中华民国初年【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修建于1905年,这一时期清政府正处于新政时期,C选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A选项排除;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6月到9月,又称百日维新,B选项排除;中华民国建国是在1912年元旦,D选项排除;18.孙中山在“有志竟成”篇中说明其著述动机时写道:8据其所述,我们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①了解其产生的具体情境②亲历者的记录完全真实③二手史料没有研究价值④多源互证更易接近真相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体现的是孙中山认为外国对中国革命的记载大多数是道听途说,并不真实,因此我们在选用史料应该注意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多方考证以便还原历史的真相,因此①④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对于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由于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真实,②错误;二手史料具有史料价值,但是需要考证,③错误,因此ABD选项排除。19.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4枚),如图为其中之一。李四光入选的理由在于①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②他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③他选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④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本文标题: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