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跟踪检测(十一)新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与民族复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我国的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也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故A、C两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文字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多层次、多途径、立体式协商模式,有利于不同阶层真实、有效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权组织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B2.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据此可知当时()A.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解析:据漫画文字可知,华君武《欢腾的葬礼》创作于1979年,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中“左”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在庆祝“左”倾错误的全面整顿,故C项正确。A项在1976年,B项是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D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答案:C3.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A.1949-1956年B.1949-1978年-2-C.1966-1976年D.1978-2012年解析:根据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结合所学,我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答案:B4.1971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导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这主要表明()A.美苏关系缓和具有战略意义B.美苏军备竞赛负担沉重C.中美关系改善影响较为明显D.苏联力图破坏中美关系解析:“1971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可同看出中美关系改变对苏联的外交活动产生影响,故选C项;“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导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强调美苏关系缓和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A项;“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导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主要说明中美关系改善对美苏关系的影响,排除B项;“反弹导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不能体现破坏作用,排除D项。答案:C5.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80年代,中国关注不结盟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采用不结盟这种务实的外交政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和苏联国力的下降B.两极格局的正式结束C.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D.金砖国家联合的需要解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从中国利益出发并结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的调整,故选C项;美国和苏联国力的下降,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有影响,但是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排除A项;两极格局正式结束于1991年底,排除B项;金砖国家的概念出现于21世纪初,排除D项。答案:C6.1953年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此言论()A.推动社会主义改造B.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3-C.贯彻落实宪法精神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毛泽东强调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可知此言论有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排除B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排除C项;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排除D项。答案:A7.下图是1954年的一幅漫画《为了建设祖国把粮食卖给国家》,该漫画反映了()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B.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了显著效果C.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D.国家对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4年”,此时进行的是农业合作化而非集体化,故A、B两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此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故C项正确;图片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民卖粮的意义,而非国家的农业政策是什么,故D项错误。答案:C8.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商业40条》和《手工业35条》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A.是对三大改造的进一步深化B.宣告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C.调整了相关领域的生产关系D.奠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解析:“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是对“一大二公”生产组织形式(人民公社体制)的局部调整,故选C项;“三大改造”在1956年已经结束,排除A项;“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只是部分的调整,没有完全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排除D项。答案:C-4-9.1979年8月,深圳市某码头规定,完成每个工作日运泥54车定额的,每车奖2分钱,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钱,此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一制度的实施()A.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B.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C.体现改革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D.表明开始试行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题目中“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钱”体现了一种竞争意识,打破了传统的计划思维,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对外开放,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市场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B10.20世纪70年代末期,个体商被称为“二道贩子”。到了80年代,个体商贩则被称为“倒爷”。上述称呼的演变反映了()A.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渴望B.国家经济法规日益健全C.计划经济最终被废止D.国家经济政策逐渐放宽解析:题干提及的是个体商贩名称的变化,与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渴望无关,故A项错误;名称的变化与法规的健全无关,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被废除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故C项错误;“二道贩子”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个体商贩的地位仍然不被认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松动,个体商贩因为倒腾商品而致富,“倒爷”这一名称反映出人们对个体商贩地位的认识变化,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故D项正确。答案:D1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体系,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新发展,故A项错误;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是不断发展的体现,非原因,故B项错误;从1957年到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断深入,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有新的发展突破,故C项正确;这种变化固然有国际政治变化的影响,但-5-更多基于本国的实际国情,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下图是东风-41核导弹方队接受检阅,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庆讲话中所说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那么,新中国军事科技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强力推动B.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推动C.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留学生回国支持祖国建设解析:材料信息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军事科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推动,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客观原因,D项材料未体现,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即所谓的“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读书杂志》3卷7期设“统制经济特辑”,《申报》于1932年1月25日开始在“专论”一栏连载数篇《苏联论》。恪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训条的《大公报》也大谈苏联,还把《苏联五年计划成功史》誉为“记者不可不读”之书。30年代初,谈论苏联已成为一种时尚。——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材料二在编制“一五”计划初期,中财委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四为宜。周恩来赴苏联谈判前,李富春同志把它改为百分之二十点四。这一发展速度和指标的设定是为了出访苏联、听取苏联意见和争取苏联援助做的准备。同时期,在全国范围内也兴起了一股“俄语热”。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学习了俄语就可以直接接触苏联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到1952年底,中国建立起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6-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摘编自孙璐《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速度设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知识界兴起“苏联热”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热”的变化,并加以评析。(15分)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对苏联的不同认识。第(1)问,20世纪30年代是题眼,结合当时相关国内外重大事件,如苏联“一五”计划的完成、经济大危机、日本侵华等回答即可。第(2)问,变化根据两段材料对比,从引进者、学习手段、涉及领域等方面概括,评析结合所学从原因、影响两大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苏联“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希望借鉴苏联成功的经验;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国民政府致力于“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对外战争准备不充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进一步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2)变化:主体从知识界引领到政府主导;手段从理论宣传到实践行动;领域从经济到科技、文艺等。评析:从原因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基础薄弱;“冷战”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行“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借鉴苏联经验并争取苏联援助。从影响上看: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俄语人才;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滋长经济建设的冒进情绪;导致俄语人才过剩。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1978年1984年1987年农业工业粮食(百万吨)304.77407.31420.41棉花(百万吨)2.164.196.25油料作物(百万吨)5.2111.9115.25甘蔗(百万吨)21.1139.5146.85煤(亿吨)6.187.899.20原油(百万吨)104.05114.61134.00电力(十亿千瓦)256.60377.004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三 现代史 专题十一 新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与民族复兴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