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重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B.原始人群社会C.母系氏族社会D.父系氏族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结合所学可知,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开始出现,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玉蚕”可知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有关,C项正确。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排除D。3.《三字经》中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延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A2【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禅让制、④中央集权制度均不是周朝的制度,②分封制、③宗法制才是周朝的制度,并且这两个制度的确是周朝延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延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4.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唐B.秦C.西周D.清【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体现的是分封建制度下的国家特征,故C正确。【详解】5.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A.王位世袭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立伯服为太子,仍然属于王位世袭制的体现,排除A。秦朝时期确立皇帝制度,与材料西周不符,排除B。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调的前提下,将功臣和亲族分派各地,广建封国,与材料不符,排除C。周幽王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这说明他破坏了宗3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D项正确。6.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有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①②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④不对,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时期,BCD选项排除。7.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五伯不同法而霸,三代不同礼而王……”。上引言论应该是A.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B.旧贵族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依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五伯不同法而霸,三代不同礼而王……”等反映的是变法要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变化进行,属于与时俱进的思想,主要是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依据。故选D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历史改革家·商鞅变法8.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郡县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B.内外服制度C.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D.三省六4部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故选C;“封建时代”指西周时期,西周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没有实行郡县制,排除B;三省六部制是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9.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C.设立三省,分散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答案】C【解析】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者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使军国大权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从而有效地巩固皇权,C项正确;A项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是在北宋,故排除;B项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是在明朝初期朱元璋统治时期,故排除;D项明朝在废除丞相后、明成祖设立内阁,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政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10.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A.御史大夫B.刺史C.都察院D.参知政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代为了分散丞相的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所以不是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与相权511.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人民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结果【答案】D【解析】D项所引诗歌反映出汉族女子受鲜卑文化的影响,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2.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除了科举制,其他选拨官员的制度也可以为国家选拔官员,故A项不是实质,排除。推行科举制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但无法推断为庶族地主掌握政权提供条件,排除B。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科举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文化,D项因果倒置,排除。13.赵匡胤上台后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并且鼓励功臣宿将“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其主要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B.奖赏功臣宿将C.鼓励土地兼并D.扩大地主队伍【答案】A【解析】【详解】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主要是为了削弱将领的军权,加强对军队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故选A;“杯酒释兵权”实际上是削权,排除B;宋太祖的这一做法放任了土地兼并,但是并不能看的出来是鼓励土地兼并,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4.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因喜爱昌南瓷器,将年号“景德”赐于昌南镇,自此天下知6景德镇。在景德镇烧制的影青瓷清雅之极,可与汝窑天青瓷媲美。由此可知,宋代景德镇A.生产青瓷和白瓷B.瓷业由官府控制C.制瓷工艺较发达D瓷器生产量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代景德年间因其烧制的精美瓷器得到皇家赏识而赐名“景德镇”;由材料“在景德镇烧制的影青瓷清雅之极,可与汝窑天青瓷媲美”可知景德镇的影青瓷清新秀雅、端庄,技术水平高;故宋代景德镇制瓷工艺发达,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白瓷生产,而是强调宋代景德镇制瓷工艺发达,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景德镇制瓷业的经营方式,无法推断出瓷业由官府控制,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瓷器生产的数量,而是强调宋代景德镇制瓷工艺发达,排除D。15.如图是描绘宋代市井生活的作品,它是A.《送子天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洛神赋图》【答案】C【解析】【详解】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宋代东京的市井生活,故选C;《送子天王图》是唐代吴道子的作品,《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ABD均不符合“描绘宋代市井生活”,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描绘宋代市井生活”,联系所学我国古代绘画的成就分析解答。16.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相7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路、州、县C.明朝废丞相制度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ACD三项都加强皇权的措施,排除;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B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符合题意。【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的加强有效地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17.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谏官的职能由评议皇帝变为评议宰相,这说明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提高,故D正确;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这说明唐代君主的权力受一定的制约,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故B排除;宋代谏官向皇帝负责,故C排除。18.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8A.辽阳行省B.云南行省C.江浙行省D.福建行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设有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等10个行省,福建隶属江浙行省,故排除ABC,所以选D。1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北京紫禁城的相关知识点。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皇权至上,故选C。【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0.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C.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答案】D9【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张,这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故D
本文标题: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