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一遍过考点02 价格(含解析)
1价格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一)供求影响价格⒈当需求量增加、供给减少时,导致商品短缺,购买者竞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高价以满足需求,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⒉当需求量减少、供给增加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低价出售以处理库存,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名师点睛】卖方市场: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卖出去。买方市场: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二)价值与价格:(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⑴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⑵计算方法:2①如果生产某商品的生产厂家有无数个或者不确定个,这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大多数生产者生产该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决定。②如果生产某商品的生产厂家数量较少且确定,这时,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一定时期内生产所有该商品所用的总时间除以商品的总数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甲商品数量×甲个别劳动时间+乙商品数量×乙个别劳动时间+……)/(甲商品数量+乙商品数量+……)。⒉个别劳动时间:⑴含义: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⑵个别劳动时间对生产者的意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⒊劳动生产率:⑴含义: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另一种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一般来说,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平均到每件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越少,产品的价值量就越小,价格越低。⑵分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一般来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⑶计算:现价=原价/(1±社会劳动生产率);数量(使用价值量)=原数量×(1±劳动生产率);其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用“+”法,降低时用“﹣”法。(四)商品的价值总量⒈含义:价值总量指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商品的价值量总和。⒉公式: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下图:3(五)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货币出现以前,表现为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出现以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等价交换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是从整体上说,它存在于一个较长期的平均数中。⒉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文物、名画、邮票等特殊商品的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但一般总是高于其价值,这是因为它们的价格变化不能引起商品生产扩大。◎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市场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说到底是通过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通过对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调节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需要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比如,价值规律会产生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名师点睛】■影响价格的因素:⒈供求影响价格。需求量增加、供给减少,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供给增加,价格下跌。⒉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⒊货币本身的价值。一般说来,商品价格同货币本身价值成反比。⒋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同商品价格成正比。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⒍其他因素:地区差异,市场垄断,消费心理,民俗习惯,不法商贩哄抬物价等。■稳定物价的措施:⒈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⒉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⒊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合理控制纸币发行量。⒋依法打击不法分子哄抬物价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⒌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4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⒈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曲线:表达了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商品交易遵循这一规律,但也会出现所谓“买涨不买跌”等特殊情形。⒉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⑴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指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自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我们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Q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该商品的价格;△Q表示需求量变动值;△P表示价格变动的数值;Ed表示价格弹性系数。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呈反方向变动的,为负值,所以,为了使需求价格弹性5系数取正值,在式中加了负号。需求富有弹性:Ed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薄利多销”)需求缺乏弹性:Ed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谷贱伤农”)需求单位弹性:Ed=1(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需求完全弹性:Ed=∞(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如黄金)需求完全无弹性:Ed=0(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如急救药)⑵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①在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其中,PA是A商品的价格,QB是相关商品B的需求量。(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⒈调节生产规模。■供给曲线:表达了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供给量;相反,则减少对该商品的供给量。■供给法则:一般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6◎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呈正相关变动,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劳动力、古董的供给等。⒉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⒊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的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⒋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取更多利润。◎不管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遵循价值规律,时刻关注价格的变化,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需求变动:指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它因素的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如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的财政补贴导致家电需求量增多,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消费预期等对需求量的影响等。■供给变动:指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如技术改造、产品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等。■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与支持价格、限制价格。7均衡指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又叫均衡产量,是指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数量。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通过市场供求双方自发调节达到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P1位于P2时,价格高,供给量大,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直至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最后价格会稳定在均衡价格P1;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P1位于P3时,价格低,供给量小,需求量大,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直至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最后价格会稳定在均衡价格P1。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要一般高于均衡价格。如图中P2就是支持价格。此时,商品供过于求,一般由政府来进行过剩产品的收购。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限价;限制价格一般要低于均衡价格。如图中P3就是限制价格。此时,商品供不应求,为了保证最高限价的实施,一般通过排队或者政府采取定量分配的办法解决商品短缺问题。均衡价格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会随着各种社会经济心理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均衡价格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首先,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其次,确定曲线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最后,用图形来确定这种移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在需求不变情况下,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向变动、均衡数量同向变动。下方左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比如,生产技术的进步或企业的生产预期增强。■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在供给不变情况下,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因此,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向变动。下方右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比如,消费者收入增加或某节日对相关商品的需求增加。8考向一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1)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2)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典例1】一般来说,春运期间汽车票价较高,节假日蔬菜价格较贵,冬季的夏装较便宜。这说明①商品的价格是变动着的②商品销售的时间因素通过改变商品供求来影响商品的价格③商品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④商品销售的时间直接影响着商品价格的高低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商品销售的时间不是直接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而是通过改变市场上该商品的供求而影响商品价格的,所以④说法不正确,不选;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考向二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典例2】下面是某地制鞋行业生产出现的两种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9化是每双鞋的价值量情形1:某鞋厂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①情形2:制鞋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
本文标题: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一遍过考点02 价格(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