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1-单元优化提升一、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2)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兴办海军的实践。(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4)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2)代表:康、梁的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以及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方案。(3)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4)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3)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4)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总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2-【对点训练】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演变②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旨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演变,①正确;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②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但是维新派主要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旨在建立民主共和政体,③错误;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④正确,故选A项。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三大阶段1.三大特征(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三大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对点训练】2.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A.民主共和B.自由平等C.救亡图存D.公正法治解析: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救亡图存。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深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主共和是救亡图存的方案之一,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A项错误;自由平等的西方思想是外在的影响,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B-3-项错误;挽救民族危机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C项正确;公正法治的西方思想是外在的影响,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D项错误。[真题练]1.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03年”可知,当时处于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A、C两项错误;B项明显不是其根本目的;学习西方新知识和禁止使用新名词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2.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C。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项错误;改良思潮发端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根据诗文内容并联系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可知,C项符合题意。3.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4.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维新派的目的。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故B项正确。[自选练]-4-1.林则徐在其《秦稿》中称:“闻该国现系女主……唯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问‘码’)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这说明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A.政治制度的先进B.对外通商的愿望C.殖民扩张的意图D.军事力量的强大解析:选C。根据材料“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可知,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英国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贸易,甚至有吞并所在地的野心,有殖民的意图,故C项正确。2.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解析:选D。根据材料“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可以看出志刚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故D项正确。3.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该历史现象应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解析:选B。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因而不会出现材料中言时务,建立近代国家等政治思想,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学习西方上升到思想层面,注重清除封建思想宣扬民主启蒙思想,也不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强调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4.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据此,陈独秀()A.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B.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解析:选C。据材料“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说的是儒家的伦-5-理学说可以统一人心,而不是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1917年3月的陈独秀仍然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在十月革命之后,逐步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仅仅根据材料中陈独秀对儒学的一点认识,就说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有失偏颇,故D项错误。单元综合检测(三)(时间:45分钟,分值:9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这一言论说明魏源主张()A.改革体制,中体西用B.兴利除弊,变革政体C.经世致用,改革旧法D.变通治法,提倡工商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魏源主张变革,是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故选C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A项错误;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涉及政体变革,B项错误;魏源并未提倡工商,D项错误。2.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解析:选A。郭嵩焘主张商民直接参与与洋商的“商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洋务的“自强”“求富”以及“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思想,这表明洋务思想有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3.1866年,奕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请修建铁路,只修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并遭到反对。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闭关锁国政策得以延续B.守旧势力主导政局C.西方科技大规模的传入D.社会转型异常艰难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开关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洋务派主张和行动遭到顽固派的反对,不能得出顽固派主导政局,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和先进技术,不能得出西方科技大规模传入,故C项错误;洋务派近代化举动受到众多阻挠反映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艰难,故D项正确。4.《轮船招商局章程》中写道,“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6-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体西用论B.有利于船舶业发展C.蕴含了商战的思想D.抨击了官商的勾结解析:选C。题干中提到“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体现出了商战的思想,故选C项。题干中并未表现出中体西用的思想,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船舶业的发展,B项错误;题干中“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说明其观点为为官者应该关注商情,D项错误。5.观察《格致汇编》书影(如下图),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A.清政府积极倡导国人向西方学习B.“格物致知”仍是清末主流思想C.当时维新思想得到较广泛传播D.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已有接触解析:选D。根据材料“是编补续中西闻见录”可知,当时国人已经渐渐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故选D项。根据图片信息“在上海格致书院发售”可知,并非清政府倡导,A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是编补续中西闻见录”可知,格致指西方先进科技,非理学的“格物致知”,B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西历一千八百七十六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