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答案】C【解析】“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表明我国文化在世界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项正确切题。A项讲的是如何推动文化创新,与题意不符,B、D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国历法独创的二十四节气蕴含了古人对“天”追问的智慧,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说明()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②中国科技长期居于世界前列③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向往④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①正确;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不是中国科技长期居于世界前列,②不选;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古代科技,它只是对时令物候规律的反映,并没有反映人们的精神向往,我国的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精神向往,③不选;二十四节气蕴含了古人对“天”追问的智慧,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正确。3.北京京剧、河南豫剧、山东吕剧、四川川剧、上海沪剧、浙江越剧等反映了()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地文化的区域特征,所以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如基础篇2C项准确。4.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安徽不同区域出现的不同文化,说明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故①正确入选;安徽的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故②正确入选;③④说法错误。5.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特点所反映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是()A.博大精深B.求同存异C.兼收并蓄D.源远流长【答案】A【解析】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选A项。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艺术性体现的理解。④属科学性,应排除。7.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3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各地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②正确;各地民居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表明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③正确。①夸大了自然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④不符合材料强调的“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均应排除。8.《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的主题看,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所以党和政府进行抢救和整理。②在材料中未得到体现,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9.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干脆,像北方小伙子的情,热烈如焰。这些描写()A.说明了我国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B.体现了文化差异是必然的,南北方文化缺乏共同性C.不同区域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D.借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说明了文化差异【答案】D【解析】中华文化内容丰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有各自的特色,本题借南北方自然条件差异说明文化差异。10.“四平调”由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接壤地区的一种民间花鼓演变而成,迄今有704余年的历史。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四平调”的形成体现了()A.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中华文化能够做到兼收并蓄【答案】D【解析】“四平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说明中华文化能够做到兼收并蓄,故答案选D项。A项观点与现实不符,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均应排除。11.(广西桂林一中2019届模拟)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②传统建筑是各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④中“无法区分”的说法错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表明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也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因此①③入选。12.(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模拟)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③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提升篇5④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中华文化“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13.(山东烟台一中2019届模拟)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A项混淆了文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不同区域的建筑文化“异中有同”体现了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非民族性,C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在“日趋同一”,且材料没有涉及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问题。14.(山西平遥中学2019届模拟)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食、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②包容性是唐朝文化繁荣昌盛的内在原因③中华文化始终坚持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唐都城长安,食胡食、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这说明中华文化求同存异,能与6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②④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不同地域文化,①与题意无关;③的观点材料未体现。15.(河北正定中学2019届模拟)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期间,举办了“翰墨千秋金石永年——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汉字说故事”等系列活动。两岸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共聚一堂,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就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当代书法的哲学思辨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材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③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②③观点错误;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见证,故①④符合题意。16.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以果木炭火烤制。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这体现了中华文化()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被誉为“天下美味”,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未体现。17.(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月考)围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可见()7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围棋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围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④围棋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表达了围棋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文化,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中华文明特点,①④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②排除。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精神,③排除。这两项都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故选B。18.(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联考)201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共西安市联合主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通过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故事,串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大叙事,意在发掘展示“丝绸之路”所积淀的中华文明,唱响“一带一路”文化乐章。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①能够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②可以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④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B【解析】文化由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其促进作用,故①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同步精品课堂 专题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9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