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北师大版
1课后限时集训(十三)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A[由材料中“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可知,西汉商业资本充斥于民间,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商业资本的活跃,故选A项;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从总体来看,中国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地位都不高,故排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民间借贷现象,不是长途贩运现象,故排除D项。]2.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B[宋朝时期商业得到较大发展,被人们接受,才会在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故选B项;“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只是对材料的一个解读而不是在阐述原因,故排除A项;世家大族在明清时期依然存在,故排除C项,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是家训变化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排除D项。]3.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种类概况固定型店铺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个体私营半固定型摊贩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流动型摊贩各类饮食由此可知,北宋()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D[由表格可知,北宋都城夜市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这说明商业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北宋人民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故排除A项;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的形成说明了商2业管理制度的有序性,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北宋都城夜市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故排除C项。]4.(2019·南通一模)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D[题干中的“南市”指的是草市,南市的发展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这表明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故选D项;南宋市场交易不是不受政府监管,而是政府不再直接监管,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城市坊市界限在北宋就已经打破,故排除C项。]5.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材料中广告语体现了商人通过广告积极参与商业竞争,这说明商业竞争之激烈,故选B项;材料只是强调广告业在商业竞争中的作用,而不能说明其繁荣发展,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私营手工业地位的改变,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中后期,故排除D项。]6.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蚕桑为业,震泽镇居民竞逐绫绸之利,濮院镇专织丝绸,枫泾镇棉纺织业兴盛。这反映出明中后期,市镇经济()A.制约了农业发展B.生产方式多样化C.区域化分工明显D.以棉纺织业为主C[由材料可知不同市镇经济的特点各不相同,说明明朝的市镇经济有明显的区域化分工,故选C项;市镇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而且经济作物的不断增多也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具体说明各地的生产方式如何,故排除B项;棉纺织业的发展只是众多市镇的一个特色,材料没有说明棉纺织业在市镇经济中的比例,故排除D项。]7.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3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C[材料中仅说明苏州府吴江县农村市镇增多,没有体现苏州府的经济总产值,因而不能说明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明朝工商业市镇增多,并不能体现开始兴起,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中期以后江南农村工商业市镇增多,说明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联系紧密,故C项正确;材料中“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是指江南工商业市镇增多,彼此间隔距离较近,没有反映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故D项错误。]8.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C[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逢国家统一或实行开放政策,丝绸之路就畅通,而每逢战乱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就衰落,这说明政局对丝路有重大影响,故选C项;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不等同于完全消失,故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兴衰受到统治政策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少数民族政权对丝路贸易的态度,故排除D项。]9.(2019·洛阳、许昌二模)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吏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D.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B[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时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扩大人民生活来源,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当时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减免租税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排除A项;为民减负,开禁利民,与诸侯国实力的膨胀无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放宽重要物资的开采权并不意味着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D项。]10.(2019·沧州高三联考)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4“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抑商政策的松动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D.社会经济的转型A[阶级的流动性增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这与抑商政策的松动有密切关系,故选A项;明中叶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生产方式有所改变,与题干时间不相符,故排除B项;田庄经济兴起是在东汉时期,故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意味着社会经济开始转型,故排除D项。]11.(2019·乐山一模)学者陈尚胜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A.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C.过分专注于君主专制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A[根据材料中郑和“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可知,明朝对外实行朝贡贸易,而禁止民间私自贸易——实行“海禁”,故选A项;郑和下西洋时期依旧重视儒家文化圈建设,故排除B项;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不是限制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12.(2019·南平一模)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D[由材料可知,浦城仙霞古道是闽浙通商之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可以从海上进行贸易,而明清实行海禁,只能再从陆上进行了,故选D项;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而宋元时期浦城仙霞古道却属于衰落期,故排除A项;闽浙地区均属于南方,不存在南北交流问题,故排除B项;“倭患”明朝最为典型,清朝无此类问题,故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作为商业性标记的原始商标就开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为了在商品的交换中便于别人识别自己的商品,在自己的商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候的商品标记仅仅具有区别不同生产者或所有人的性质。三国时期,酿酒业已经非常兴旺,出现了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在这里,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已经体现出来。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5铺使用一块铜板制作的白兔商标,基本具备了现代商标的构成要素,这是我国商标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商标铜板。明清时期,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出现了不少知名的商标,假冒商标也时有出现。——摘编自刘晓东《“商标权”名词的历史渊源与演变》材料二明代正德《松江府志》:“(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崇祯《松江府志》所说的“尤尚精敏”的品牌有:三梭布、云布、标布、官布、飞花布、织花绒布等。一些无良商人非法经营,假冒品牌与商标,牟取暴利,在明末清初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如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松江知府衙门立告示碑,揭露了牙行奸商沈青臣等,假冒松江金三阳字号品牌的违法行为。然而,由于松江优质棉布销路十分旺盛,利润可观,一些奸牙仍然以身试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冒松江品牌商标,非法牟利。1703年和1736年官府又两次立碑严禁。——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对商标发展和保护的看法。(13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早在原始社会后期”“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等信息,再结合春秋时期的标记、三国的杜康、白兔商标的出现等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商人维权、生产力水平、政府监管等方面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皆天下第一”“品牌有……织花绒布等”“销路十分旺盛,利润可观”“假冒品牌与商标”“假冒松江品牌商标,非法牟利”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从商标出现的原因、政府的政策、商人的诚信方面等分析作答。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自发产生并集中于手工业领域;功能日益增多(表明归属,兼具广告宣传功能);商标形式逐渐多样化。(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人维权意识的提升;政府一定程度的管理与保护。(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2分)(2)表现:纺织业发展迅速,获利丰厚;技术领先,品牌较多;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非法侵权行为。看法:商标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政府应加强对商标权的立法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商人的诚信意识。(答出三点即可)(13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6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9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