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D.佛教世俗化2、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3、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梦为王佐;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A.实现了三教合一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C.风格多元化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4、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觉阶段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发阶段③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少有追求审美功能④魏晋以后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顾恺之在为裴楷画像时,颊上添加三笔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画像时,注重环境刻画,云“此子宜置岩壑中”。这体现了顾恺之的绘画特点是()A.以形为重B.以形写神C.环境烘托D.神似形不似6、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2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7、《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A.指南针B.印刷术C.造纸术D.火药8、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9、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10、在贞观年间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成就突出。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在此期间传入中国B.朝鲜、日本的僧人来中国求学C.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D.玄奘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11、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端起于()A.成都B.泉州C.徐州D.长安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3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唐代,已经出现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号为“曲子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材料一诗歌的另一种形式是词。词在民间传布,并为民间所欢迎。……词是由民间的歌曲发展来的,调子很多,有的是内地的,有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有的是从国外传来的。按照调子创作的歌曲就叫词。现在看来,在唐朝前期,主要是民间歌曲,创作词的人,多是当时的歌手,唱歌的人自己创作歌词,文人学士很少写词。到了中唐以后,文人已在作词了,相传最早的是李太白的《清平调》,是可以唱的,不过还是七言绝句的形式。……词在唐代还是处于萌芽状态,真正的发展是从五代开始的。——摘编自唐长孺等著《中国古代史讲座》材料二词到了苏轼,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进展。由五代到柳永,词的生命是音乐,词的内容大都是艳意别情。故填词必以协律为重要的条件,表意必以婉约为正宗。苏轼的词却突破了这种传统精神,他以杰出的才能,巨大的创造力,在词坛上开辟了一个新世界。——摘编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1.阅读材料一,概括词在唐代“处于萌芽状态”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指出苏轼对词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相比柳永、苏轼,李清照的词作中蕴含着怎样的“新世界”?14、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42005年8月24日,惟——方日本遣唐使墓志在东京展出.日本天皇亲临参观。这方墓志发现于西安,周长约39厘米,上面仅有117字,在面世数月后,却被视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以下是墓志内容:赠尚衣奉御井公墓志文并序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聘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陳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正月六日,乃终于官弟,春秋卅六。……请回答:1.“开元”是什么纪年方法?为何这方墓志被视为中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2.简述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3.从墓志文中你获取哪些关于这位日本遣唐使的信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潮流。“舍宅为寺”的现象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道教和儒学,故B项错误;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不能说明佛寺的集中,故C项错误;“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只能说明佛教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合,与世俗化关联不大,故D项错误。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这是韩愈的做法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格物穷理是朱熹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教合一和儒学吸收佛道精髓的信息,故C项错误;据材料“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可知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故D项正确。5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这体现出唐诗风格多元化的特征,C项正确。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魏晋以前,中国的书法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排除①②。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觉神明殊胜”“此子宜置岩壑中”可知,顾恺之绘画时注重刻画“形”,但最终是为“神”服务的,即“以形写神”。A、C片面化;D与材料不符。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从题干可看出此项成就有着很强的杀伤力,依据对四大发明的分析可知,这项成就是火药。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药学的发展。A项中“源于”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唐代、宋代、明代国家力量都对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力量对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而非商品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提及了汉代和唐代药学的发展,当时宋明理学还未产生,故排除D项。6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西行”和“东渡”都属于对外文化交往;A、D排除;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排除B项。故C项正确。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佛教是在两汉之际,即公元前后传入中国,A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中亚,到达欧洲,故D项正确。12答案及解析:答案:1.背景:“古文运动”:骈体文束缚了思想表达和文学的发展;唐代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三教合一”潮流.文艺复兴:较多的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世纪神学世界观对人性的压抑;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人性解放等.2.共通: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启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解析:1.第一小问唐代古文运动的背景,根据材料一“骈文……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可得出骈文束缚了思想的表达和文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一“隨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微”可得出唐代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道的传播,儒学出现危机,成为儒学自身发展的动力,由此可得出“三教合一”潮流的推动第二小问文艺复兴的背景,根据材料二“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可得出中世纪神学世界观对人性的压抑;根据材料二中“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可得出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希猎、罗马的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还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人性的解放等。72.第一小问共通之处,根据材料一中“隨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微”再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可得出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由两者都是思想文化运动可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现念,推动了思想解放;由两者对当时有彩响,而且对现在同样有影响,可得出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13答案及解析:答案:1.表现:词由民间歌曲发展而来,富有音乐性;词的创作民间性强;文人较少涉足词的创作;与诗歌形式难以割裂。2.作用:打破诗和词的界限;扩大词的意境;词风走向刚健豪放,丰富了创作手法。新世界: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抒发了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反映了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时代特征。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民间的歌曲”“文人学士很少写词”“七言绝句的形式”等,从诗歌与词之间的关系、词的音乐性、词的创作上体等方面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突破了这种传统精神”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苏轼对间的发展最大的贡献表现在打破诗和词的界限、词的风格改变、词的意境扩大等方面。第二小问,柳永是婉约派词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李清照早期持婉约风格,但两宋之际的社会变迁使李清照的词风发生变化,亡国的痛楚是柳苏二人所不能体会的,因为李清照的词作中流露出一种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年号纪年法。这方墓志产生在开元年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是了解遣唐使来华的作接资料。2.日本是儒家文化圈的重要国家,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层面仿效进朝,对唐朝的宗教、文学、艺术,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产技术,都予以吸收。3.姓名:井真成,来自日本,才华横溢、好学不倦,英年早逝,葬于中国。解析:8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0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