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作者:徐亚群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摘要: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发展的重任。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一方面,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艺术领域”里的音乐教育还保持着固有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缺少了解。文中对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教学指导的策略。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音乐活动年段特征教学策略一、幼儿园艺术领域“音乐活动”教学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一)幼儿教师对“音乐活动”还是保持固有传统教学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歌唱歌谣、韵律活动、玩奏乐器和音乐欣赏活动。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只片面地注重基本音乐知识的讲述与训练,忽略幼儿创造意识与动机培养。平日的音乐课堂教学里,教师更注重幼儿能够单独唱出某首歌曲,对某首歌曲所拍出正确与否,教师所示范的舞蹈动作幼儿的学习情况等,教师在教第一遍时,幼儿可能会热情满满,兴趣浓厚,不过再次示范相同的动作、歌曲,幼儿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整个教学课堂枯燥、呆板的原因,关键就在于教师未能照顾到幼儿的主观体验、感受等,对此应增强幼儿认真探索、发现音乐艺术的积极性。(二)幼儿教师对幼儿各年段的特点缺乏准确的认知幼儿园的教师对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音乐能力发展特点缺乏准确认知,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缺少了解。多数教师还是按照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给幼儿授课,缺少对幼儿学习的深入研究,这将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适宜幼儿学习。二、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所面临现实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幼儿教师对现有的教学参考书过于依赖年龄大的老师用现有的教材及固有的传统教学经验上课,年轻教师还没有教学经验一味地模仿执行参考书上的目标与过程,没有真正动脑、用心地结合孩子的需要去开展活动。甚至有的老师会认为教会孩子唱好一首歌或是跳会一个舞蹈比较容易,也容易出成果。对于音乐欣赏这类活动自己还不知道怎么上,或是因很难在较短时间出成果,而很少开展此类活动。龙源期刊网(二)幼儿教师在实践中缺少通用的教学标准针对教师们过于关注和运用教科书进行教学的这一现象,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两点:第一,这是她们的教学经验的结果;第二,她们所使用的参考书标准不一。这说明,当下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缺少科学性和规范性。2012年年底,国家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为幼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三、《指南》在艺术领域“音乐活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对《指南》的重视程度《指南》是一个针对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反应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与应达水平的合理期望,并体现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与质量的基本要求。《指南》堪称是幼儿教师手里的“实操手册”。它的内容从宏观上可以用数字“5-11-32-87”来描述,5是五大领域,11是11个子领域,32是32个目标,87是87条建议。《指南》将“艺术”分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指南》指明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向与方法。艺术领域涉及4个目标,7个教育建议。并归纳成两部分,其一为感受和欣赏;其二为创造和表现。整个教育建议里,更注重使幼儿通过日常生活来体会美、感受美的存在,尽可能的尊重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不强加给幼儿成人的审美理念,不过分的抓技能训练。《指南》很好地为“音乐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指明了方向。《指南》的出台距今已满三年,但当下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指南》的学习还停留在“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这样的初级阶段,距离“用一用”“评一评”这样的高级阶段还很远,这将会严重影响《指南》研究成果的实施和推广。因此,当下加强幼儿园教师对《指南》的重视程度,是使其发挥指引力量的关键。(二)根据《指南》开展“音乐活动”教研培训(下转35页)(上接33页)要根据《指南》对幼儿园教师的“音乐活动”进行专项培训,就是要针对《指南》中“艺术领域”里的“感受和欣赏、创造和表现”展开深层次诠释,了解整个艺术领域共有“4个目标”的内容和“7条建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南》指出艺术为人类认识美、创造美与展现美的主要形式,也属于表达自身对大千世界的认识与情绪态度的最佳方式。《指南》“音乐活动”的“4个目标7条建议”,具体表现为:(一)感受与欣赏,目标1:发现并感受大自然中与生活里所有充满美感的事物,共2个建议;目标2:亲自参观多样化的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与作品,共2个建议;(二)表现与创造,目标1:敢于参与各类艺术活动且善于表现自己,培养初步的创造力与艺术表现力,共2个建议;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指南》将情感放在内容之前,给幼儿教师的启示不言而喻。龙源期刊网(三)用《指南》矫正“音乐活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偏差幼儿期是幼儿感受、欣赏美的最佳时期,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忽视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技能的传授过于片面化,在此我们怎样更好地开展音乐活动,提高幼儿感受和欣赏、表现与创造美的能力,就要根据《指南》艺术领域里的教学建议: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创设事宜;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艺术教育氛围。此外我们在根据幼儿生理特点、年龄特点和审美能力发展水平组织艺术欣赏活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活动。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他们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也逐渐丰富,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创设事宜的欣赏活动。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重要学习点即为幼儿创造条件,使幼儿能在大自然与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更多关于“美”的感受,提高他(她)们的艺术创造力,让幼儿懂得通过心灵来真正体会“美”,感受“美”,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挖掘美、创造美。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需始终谨记,不可将幼儿与成人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并用心去倾听幼儿的想法,真诚的对幼儿的闪光点给予赞赏,给予幼儿更多的尊重、支持与关怀,好似柔和的阳光与清甜雨露,最终让幼儿心中的这颗“美的种子”生根发芽,而教师的职责即为这些发芽后成长的幼苗撑起一片蓝天,使这颗“美的种子”在幼儿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养育下逐渐长成健壮的参天大树!所以,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进一步贯彻执行《指南》精神,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水平,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理念,理清教学思路,为每一位幼儿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参考文献[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2012.[2]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2016]39号,2016.
本文标题: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5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