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六周周末训练试题(无答案)
1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六周周末训练试题(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却不以丝绸贸易为限,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但物质文化交流是其重要内容,互通有无、利益诉求,让道路穿越沙漠绿洲、跨过崇山激流,让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群分享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丝绸无疑是唐朝与吐蕃物质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旧唐书·吐蕃传》记载:“高宗嗣位,授弄赞(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公元719年,“吐蕃遣使求和”,唐玄宗“因赐其束帛,用修前好,以杂彩二千段赐赞普”(《册府元龟·外臣部·通好》)。这不仅展现了丝绸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而且也反映了在吐蕃地方受赐者的身份地位。茶叶是仅次于丝绸的稀罕之物。藏文史书《汉藏史集》记载了一个美妙传神的故事,飞鸟衔来树枝,浸泡杯中,为不思饮食的赞普祛除了疾病。赞普叹为神奇,派人在汉藏交界地区找到了名为茶的植物,饮茶之风在吐蕃渐次兴盛。唐人李肇《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由此可见,该赞普俨然已是一位茶叶鉴赏专家。此外,唐朝中原地区的瓷器,连同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产品,在高原地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汉藏文资料记载来看,文成公主进藏、唐蕃古道畅通是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中原地区出产的物品进入西藏地区的重要时机,但是,近年来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青藏高原地区丝绸之路的认识。这里发现的属于公元3~5世纪、带有“王侯”铭文和复杂鸟兽图案的丝绸,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最早丝绸。这里还发现了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茶叶,以及青铜剑、漆器、陶器等,这些物品均非青藏高原本地出产,而是来自中原地区,或者与西北、西南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有理由相信穿越青藏高原地区的丝绸很早已经出现,并发挥最基本的沟通功能。通过丝绸之路从唐朝传入吐蕃的不仅有大量物品,还有中原的物种和先进的生产及工艺2技术。吐蕃使者向唐朝请赐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均获得允准。中原地区的菜种和种植技术也随文成公主进藏、唐蕃文化交流传入吐蕃地区。内地的建筑技术、医学、音乐、绘画等也相继传入吐蕃,持续影响到青藏高原地区的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进步。(摘编自张云《吐蕃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丝绸、茶叶和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入吐蕃,使人们享受到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B.从史料看,中原历代王朝对吐蕃的赏赐很多,不仅有丝绸等物品,还有技术以及工匠。C.中原地区的瓷器传入吐蕃后很快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并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D.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发现的丝绸等物品,表明丝绸之路早在公元3世纪就已经形成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贸易,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后四段主要以多物交流予以论证。B.文章以唐高宗和唐玄宗的事例,论述了吐蕃当时已经成为唐的附属国,两国关系很融洽。C.引述《汉藏史集》和李肇《国史补》中的内容,表明当时茶在吐蕃已是极为重要的物品。D.文章二、三段主要讲唐蕃之间的物品交流,末段则强调内地的物种、艺术等也传入了吐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互通有无,在物品与技术的交流中,高原地区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B.如果丝绸不贵重,就不会有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也无法反映出受赐者的身份地位。C.阿里出土的茶叶、青铜剑、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可见中原文化很早就对吐蕃产生影响。D.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从而深远影响了吐蕃的百姓生活与社会3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如果人类无法安全地驾驶,那么就不要人类来干这事儿。”这是近年来全世界开始兴起的无人驾驶风潮的逻辑。百度、Alphabet等巨头正在大力投资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更加安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感知车距功能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同时能够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增加驾驶安全系数,有利于道路通畅。人驾驶汽车,从看到紧急情况到踩下刹车再到刹车发挥作用,平均总共需要1.2秒。而未来无人车有机会在0.2秒内紧急制动,这比有人驾驶的平均1.2秒快了整整1秒,1秒的时间往往可能是救命的时间。此外,驾驶员的安全视距一般在50米左右,而自动驾驶汽车能实现200米以上的超视距扫描观测。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车不会累、不会受情绪干扰、不会出现酒驾醉驾和开车时发短信、打电话等问题。无人车也更遵守交通规则,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摘编自余建斌《无人驾驶,也许更安全》)材料二2014~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4(资料来源于艾媒咨询《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材料三随着一些新科技,诸如物联网、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生物科技、神经科技、新材料科技、纳米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汇聚融合,人类既为这些科技蕴含的巨大的变革性力量感到振奋和鼓舞,同时也为人类在自己所创造的技术社会里的角色、地位和状况有一种混合着现实与想象的担忧、焦虑甚至恐慌。人工智能的崛起,尤其是Alpha系列的人机围棋大战,使得人们对技术的这种复杂心态变得更加突出和醒目。当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缺陷,或者被以不正当目的进行利用时,它会对人类的个体和社会的不同方面造成威胁或危害。例如,通常的“弱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因程序故障或人的恶意操控而造成导航错误、电网瘫痪、金融市场崩盘等。而习惯了旧有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人可能会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变革感到“不适应”。例如,人工智能造成的“技术性失业”甚至会广泛波及高级智力劳动者,如翻译、医生、律师等。5随着人机融合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将人工智能嫁接乃至无缝地融合到自身的自然智能中,实现人机融合的智能。这样,人不再是纯粹自然演化意义上的生物人,而是一种人机混合物。这会对人类的一整套观念——尤其是伦理的、法律的、教育的观念——构成威胁。更严重的威胁是,当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实现,人工智能体将不仅有与人类一样的智能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而且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比人类更强的能力,因此它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超级能力控制、奴役甚至灭绝人类。(摘编自李恒威、王昊晟《人工智能距离“威胁”人类还有多远?》)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是2014年的7倍,预计该产业将得到巨大发展。B.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增长率将在2019年回落,该产业的发展大致退回到2017年的水平。C.从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分布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众多公司的首选驻地。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即使是一线城市,其间也有较大的差异。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人车的迅速紧急制动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无人车更遵守交通规则,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B.无人车能使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获得更舒适的体验,这成为其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C.北京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最为集中的城市,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是直接相关的。D.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舒适、安全,它的威胁远远小于它的贡献。6.材料三列举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威胁,造成这些威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6(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丢失的身份王威廉丢什么都好,就是不要丢掉身份证!我有段时间就把身份证放在钱包里,和一些乱七八糟的卡放在一起,我为了生活的方便,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需要身份证了,没有身份证,你将无法向别人说明你是谁。你所说的话没有身份证的确认只是小丑的谎言。你说得越多,辩解得越急切,身份证的意义就越突出,这个时候,身份证简直如同救世主一般了。我把身份证放在钱包里,就是想在这种突然出现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有力的突围。但是热情的朋友是不会答应我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太容易丢失了!你怎么能把身份证和公车卡、打折卡什么的放在一起呢?”我有些支吾了,我说:“都是一样大小的卡片,放在一起好保管。”这样的回答只会让朋友更加生气,“这怎么能一样呢?!”都是一样的卡片,却也是等级化的管制呢。不得已,我只好把身份证放在抽屉里,还上了锁,以防某只突然出现的老鼠叼走了它。不过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身份证是安全了,可我的心却悬了起来,我预感到那种难以辩解的困境迟早就会与我遭遇。果然有一次,我和几位朋友正好路过一家博物馆,便想进去看看,但是人家问我们要身份证,他们说:“现在博物馆虽然免费了,但是却一定需要参观者出示身份证。”我和另一个没带身份证的朋友便被阻隔在了外边,这时我懊悔了起来,一个封存起来的身份证和丢失了的身份证似乎没什么区别。但我没有放弃对面前困境的反抗,我开始和博物馆门口的工作人员聊天,希望用花言巧语来软化他们的清规戒律。他们的态度有所软化,但是身体的姿势却依然牢固,我突然想起钱包里其他的卡片,便掏出自己的名片递了过去。对方拿着我的名片端详了好久,突然笑了起来,笑得很复杂,难以揣测,笑完后他竟然放我们进去了,不过他要求我们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因为不是很贵,我们便也妥协了,顺利地摆脱了身份证缺席的困境。这件事情的教训是深刻的。即使有时候没有身份证也能办成一些事情,但是你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一个人的一生假如有了太多额外的代价,那便成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生活将变成生铁的枷锁,让你主动伸出脖子,并自己戴好它。这是一个无底的陷阱。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端详着身份证,这个小卡片并不比其他的卡片更漂亮,相反,7那种凸面镜下照出的人脸有着古怪的神情,仿佛是在劫难逃的囚犯。这也的确诠释了身份证的固有含义。我的身份证至今未曾丢失,我为此庆幸不已也为此小心翼翼,我觉得最好的办法便是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奇数的日子带着身份证,而偶数的日子锁好身份证,这样便能把风险降低到原来的二分之一。若是这样都不能避免一些困境,那么这就是无法回避的命运了,必须像个有尊严的人那样去面对它。当然,如果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预计在不久的未来,身份证肯定会死亡,但它的幽灵会永生,它会变成电子芯片之类的东西,在你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瞬间就已经植入了你的身体内部。这样一来,身份证便永远和“丢失”脱离了关系,但不得不实话实说:没有比那更恐怖的事情了。(节选自2018年第2期《散文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生活的方便,作者曾经把身份证和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卡混放在钱包里,这种做法引起了热情朋友的指责。B.在朋友的批评下,为了防止身份证丢失,有段时间,作者封存如同救世主一样的身份证:把身份证锁进抽屉里。C.作者参观博物馆时未带身份证被拒入内,交保证金后才允许进入。这说明:只要肯花钱,没有身份证也能办事。D.本文以作者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叙写了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嘲讽了“认证不认人”的荒谬现实,发人深省。8.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答:9.作者预言,不久的未来,身份证将永远不会“丢失”,这本该是值得庆幸之事,但为什么又说“没有比那更恐怖的事情了”?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答:8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邢峦,字洪宾,河间鄚人也。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为高祖所知赏,常参座席。高祖①因行药..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东望德馆,情有依然。”峦对曰:“陛
本文标题: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六周周末训练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6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