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1-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年9月13日,背靠热情巍峨的火山,临近波澜壮阔的大海,意大利历史悠久的陶尔米纳小镇近期迎来了首家中餐厅。以弘扬中国传统美食与文化为宗旨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正式拉开了帷幕,该小镇将成为中国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①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制造业产品依赖于“工匠精神”④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9年7月4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文化安全事关国家的总体安全水平。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尤其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必定考虑文化利益。材料强调()①文化对政治的影响②文化对政治的反映③文化兴则国运兴④文化是推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是定居,由此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这是导致中国人更加强调“仁爱礼仪”;西方古代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典型特征是迁徙,并由此形成了“生人社会”,这就导致西方人更加注重“契约精神”。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取长补短,不断融合③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的反映④民族文化根源于其特有的生存生活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在西方人际交往上,第一印象的重点是不同的。西方人更看重一个人的外表印象,打交道时,外向开朗有活力的形象往往能给对方以良好印象;而中国人更重视个人品质,“日久见人心”便显得很重要。这从一个角度说明()①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③文化是一个民族社会实践的产物④人们的行为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光辉榜样,照亮民族复兴征程。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2-予于敏等8人国家勋章或国家荣誉称号。这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这表明()①党和国家很重视弘扬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人民创造历史,表彰功勋荣誉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③文化塑造人,榜样精神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影响人,人们自发的受到榜样精神的感染熏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能让学生感到犹如读了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既有知识的增益,也有感受,还有真和善的升华。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①优秀文化能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教育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手段③思想政治课对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提高政治教师素质就能保证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7.2019年9月7日,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了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联合演练,演练内容包括阅兵等。大多数人在庆祝活动当天,通过网络电视等观看阅兵直播。观看阅兵直播()①能促进人们观念更新,推动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②是基于优秀文化是国际综合国力的基础③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④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拉美孕育了古老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多年来,中拉人文交流频繁,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中国在拉美24国建有44所孔子学院和12个孔子课堂。在墨西哥城设立了首个中国文化中心。这表明()①中国首先尊重和维护本民族文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拉文化深化交融,逐渐趋同④文化是多样的,世界文化多姿多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目前,首届莫斯科“中国节”系列活动在莫斯科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举行。展览馆向俄罗斯人民展示了中国剪纸、书法、古筝、京剧等传统文化,让俄罗斯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感受-3-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善意与友情,从而不断夯实两国友好交往的基础。莫斯科“中国节”()①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形式进行了创新②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交融③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表明文化成为两国关系的决定因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19年9月24日“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日前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古代秘鲁和中国文化有许多相同点:比如都使用结绳记事;都崇拜鸟类、虎豹等;都喜欢用羽毛制品和草编制品;都善于作壁画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人类社会实践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世界不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④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趋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针对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热播,—位学者评论说,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经典诗词反映了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怀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华经典诗词能使读者得到精神滋养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同时代人们对诗词意蕴的感悟是相同的④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华经典诗词能契合不同时代人们的内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3.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4-是()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以为美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5.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推进,从2019年开始,上海市很多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新学期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引进校园,把垃圾分类工作与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自主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让垃圾分类成为必修课,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生活习惯。这种做法是基于()①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②文化建设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价值观形成后促进人的终身发展④垃圾分类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电影《八子》改编自赣南中央苏区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农民杨家在已有六位兄弟壮烈牺牲后,幼弟满崽在残酷战争中迅速成长,与大哥及战友战斗至最后一刻的故事。电影以富有张力的视听语言再现了血脉相连的兄弟手足情,为革命前赴后继无谓牺牲的战友情,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给观众深深地震撼。这启示我们,优秀的文化作品()①能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应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③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能摆脱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发挥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从2017年2月起,一档名为《中国茶时间》的电视节目在德国热播。节目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开始,改变了就中国讲中国的单一模式,最大限度地考虑德国民众的参与度,增加了德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代入感。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①挖掘中国文化的亮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②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消除民族文化间隔阂-5-③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沟通桥梁④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认同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参观环境变好了,开放区域扩大了,文化活动增加了。根据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需要,故宫工作人员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并对其加以创意,使故宫文化产品逐渐变成了“网红”一般的存在。这说明()①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优秀传统文化②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因素③传统文化可与当代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对接④对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目的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我们的祖辈留给我们的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由此可见,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必须()①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②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身文化的认同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另类”哪吒收获共鸣,打破成见的“不认命”催人奋进。影片虽取材于神话,却贴近大众现实生活,哪吒身上“孤独的熊孩子”身影,更是引发了教育反思。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6-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③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2019年5月15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了“甲骨文记忆展”。此次甲骨文记忆展特地从3万多件甲骨馆藏中,挑选出了65件代表性珍品。这些珍品具备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其内容除涉及祭祀和战争主题之外,还包括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生育等。材料反映出甲骨文()①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是中华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保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习总书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①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时代精神的核心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24.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千百年来,诗词记录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家国情怀,凝练的语育、蕴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是中国诗词屹立于世界文学史的独特标志。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解读出()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力量表现为民族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对口扶贫是国家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东部Z省在-7-文化扶贫、教育扶贫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2019年以来,该省投入对口扶贫资金,促进西部A市农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A市“民有所呼”。Z省对口扶贫办“必有所应”。为解决民众对公共文化实施的需求问题,Z省扶贫办下拨专项资金援建图书馆,建成后免费向社会开放。同时,Z省扶贫办积极支持A市启动“国学进校园”工程,通过国学内容与校园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使校园处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文化扶贫、教育扶贫措施对A市的积极
本文标题: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7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