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2.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是分别在八个氏族文化区创造原始文化的。这八个氏族文化区时间上有先有后,规模上有大有小,水平上有高有低,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该学者意在强调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的显著特点B.中华文明的这种格局把文明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C.中国八大氏族文化区相互影响,相辅相成D.中华民族是以华夏族为主体不断兼并周边各族融合而成的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临潼姜寨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4.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B.良渚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5.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和成功识读使商朝成为中国信史的开端。下列对“甲骨文”的研究和描述,还不够确切的是:A.甲骨文主要出土“殷墟”B.从甲骨文中可以了解商朝社会C.甲骨文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D.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前身6.“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段材料表明西周初年2A.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B.周王分封宗亲土地并让其管理殷商遗民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7.“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关于“国人暴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B.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性质D.由国王暴政引起8.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主。“春秋五霸”中称霸最早的是()A.齐国B.晋国C.楚国D.吴国、越国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农具的使用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10.《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1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反映了这一时期铁器出土地点生产工具件数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抚顺776888.3%湖南长沙211780.9%A.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B.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铁器在手工业领域的推广异常缓慢D.铁农具在南方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12.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C.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13.《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3A.制定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改善秦国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C.打击奴隶主旧贵族D.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15.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他”是()A.墨子B.韩非C.孟子D.庄子16.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B.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17.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A.原始社会B.夏商时期C.学术下移D.百家争鸣18.《吕氏春秋》载:“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材料表达的思想()A.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B.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C.适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D.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19.奠定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度20.秦始皇宣布:“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这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C.天命神授D.以法治国21.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42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23.中国古代采用干支纪年法,10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019年是己亥年,试推算公元前202年是()A.戊戌年B.己亥年C.庚子年D.辛丑年24.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思想()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儒家学说D.道家学说25.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请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汉武帝此举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B.加大反腐力度C.削弱宰相权力D.缓解皇族矛盾26.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大一统思想与它配套,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主张是()A.“保民而亡,莫之能御也”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尊崇儒术”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据其所而众星拱之”27.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28.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发明对外传播示意图。这一发明5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B.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C.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D.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30.东汉张仲景撰写的著作中系统论述了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这一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毎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和选错得0分)31.赵明同学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准备利用假期去考察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文化遗址,你觉得他应该到()A.元谋人遗址B.龙山文化遗址C.红山文化遗址D.良渚文化遗址32.“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9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的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3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晚年对古文献进行整理,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下列属于他的贡献的有()A.《诗经》B.《论语》C.《春秋》D.《道德经》3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A.“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B.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C.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D.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35.“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下列可用于研究两汉时期历史的有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制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6——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6分)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度的完善。——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反映出什么趋势?(2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最早可能始于何时?是谁首倡的?7(4分)(3)依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经济方面措施有哪些?(4分)8高一9月月考历史答案选择题(1-30每题2分,31-35每题4分):12345678910BADCCBDACD16121314151617181920ABCABADCDB21222324252627282930CABDACDBDA3132333435BCDABACABCDABC非选择题:36.答案:(1)内容: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分封要举行仪式,天子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4分)(2)变化:在地方建立县制;标志着官僚制度的完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4分)37.答案:(1)具体规定:a、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b、从事商业而致贫者,罚为官奴婢c汉代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乘车;课以重税d商人子弟不得为官吏(4分)(2)始于战国时期,是商鞅首倡的(4分)(3)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制工商。(4分)
本文标题: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8514 .html